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5月08日

游出人与自然的双赢

《观鸟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爱上“抬头观鸟”。

生态旅游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零距离接触,而是一种更强调科普性与教育功能的新型旅游方式,旨在让人们从旅游中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体验自然生态系统的魅力。那么,如何设置从业准入门槛?怎样培养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监管生态旅游需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主管部门未雨绸缪,绝不能让生态旅游成为“破坏生态的旅游”。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钧教授表示,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强调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认知、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如何在生态旅游中探索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无疑考验着各地的生态文明智慧。”

张玉钧介绍,国际上的生态旅游理念从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经过本土落地的消化吸收,我国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至今,特色和规模已经形成。”一方面,生态旅游发展带动了就业增收。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富民增收的新渠道,更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消费的新引擎,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完美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态旅游热情日益高涨,亲近、感受自然正成为一种时尚消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一般的观光游览,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并注重参与性。目前,生态旅游多以户外游憩的形式出现,包括散步、摄影、野外观察等享受自然的娱乐活动。

在张玉钧看来,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利用,让当地社区在参与中获益并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它要求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它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并得到收入,带动社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多重经济的繁荣,从而减轻社区居民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依赖。“伴随着经济增长,旅游的大众化和生态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有所显现,相应的保护措施也应运而生。”

比如,从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双重角度看,生态旅游需要以最低限度的资源消耗来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因此,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要追求整个过程的标准化,维持较少的人数,从而不至于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影响;配备向导,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取得较好的生态旅游效果;旅游时间充裕,更好地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征收一定数量且使用目的明确的费用;提供场所,让旅游者有机会学习当地的自然文化,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应该成为旅游接待的主体,并在参与中受益,方为可持续之道。

从上述标准来看,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生态旅游者、当地社区、政府或行政机构、旅游经营者、其他产业部门。处理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决定其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例如,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实施“一户一岗”政策,鼓励社区居民、畜牧合作社等参与第三方企业的特许经营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之间的矛盾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我国已陆续涌现出一批组织成熟、理念科学、效果可观的生态旅游路线,世界各地的游客会有更多机会走进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也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感到欣喜,并把这份情感带回家乡,传递给更多的人。张玉钧相信,“可以预见,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旅游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助力社区繁荣和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支撑。”

--> 2025-05-08 1 1 成都日报 c148596.html 1 游出人与自然的双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