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5月09日

“5·12”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

解码成都市三医院护理团队的“人文智护”之路

市三医院护理团队。

儿科专科培训。

重症医学科PICC穿刺。

急诊科专科培训。

在医疗领域,“三分医疗,七分护理”绝非虚言。在医疗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不断创新的当今,护理团队如同医疗服务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隐形引擎”,用专业与温度托举起患者康复的希望。

在这方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护理人一直在持续努力,积极探索现代护理模式。护理团队在以专科化彰显护理工作专业和精细的同时,也在用人文化和智慧化让患者感受到时代与文明的进阶。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们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团队的人文化和智慧化作为案例来解读近年来护理工作的变革,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当下医疗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专 让护理技有所长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滴答作响的监测设备与穿梭忙碌的身影,勾勒出“距离死亡最近的战场”。“我们既要用专业技术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更要用人文关怀给予他们对抗病魔的力量。”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马轶说。为了实现这样的“既要,又要”,他们将工作进行了拆解,一方面通过践行专科护理让患者得到精细化治疗与照护,一方面想尽办法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属与医护的爱,帮他们抵御紧张与恐惧,拥有足够的力量与勇气对抗疾病的威胁。这样的实践,让护理团队的“专”与“爱”得到充分彰显。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不断强化专科护理的重要性,以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重症医学科的专科护理也在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分工日益精细:体外膜肺(ECOM)团队争分夺秒维系生命;床旁血液净化小组精准调节患者代谢;超声引导下空肠营养管植入、PICC植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等技术,为患者开辟生命通道……一项又一项的专科护理精细化操作,让无数生命重燃希望。

专科护理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在重症医学科。为让护理更“专”,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下足了功夫。至今,这一发展路径,已覆盖大部分临床科室。

急诊科护士长张济梅说,在该科,经过培训拿到专科护士证的护士占比达到50%。早在2010年,该科就获批为全省首批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全省各地输送了诸多专科护理人才。

儿科护理技术要求高、承受压力大、培养周期长。为了培养出更多护理人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创新培养模式,采取“递进式分层教学”——新进护士前3个月由老师一对一带教,强化基本功训练,考评合格后才允许在老师带领下独立观察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将接受严苛的临床考察和技术考核,合格者可为7岁以上的孩子做治疗;经半年的前期严格训练且考评合格者,可进阶为血管条件较好的患儿做穿刺,再逐渐接手危急重症患儿的治疗。

“在临床递进式分层教学过程中,除了临床外,我们还用仿真模具对护士进行反复训练,并原创编制了儿科专科实习生手册,设定有护理查房、读书课等多种培训方式,以全方位关注新进护士的业务、心理动态,在不断强化他们专业性的同时,还让他们有归属感。”新生儿监护室护士长刘雯说,这种成体系的培养模式锻造出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的护理人员,吸引全国各地医院前来交流,内容涉及基础生命支持、危急重症抢救、伤口处理以及预防接种等。

爱 让患者心有暖阳

在封闭的重症医学科病房,护理团队用创意与温情打破冰冷。温情的视频连线——“云端爱”让患者与家属通过视频“隔空相见”;画满祝福的“气球手套”——“标志爱”,承载着祝福与鼓励;倾情朗读的家书——“书信爱”,将亲朋的牵挂化作对抗病魔的精神支柱。治疗是手段,而爱赋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一个个温暖之举,成为患者的治愈良药。

肥胖与代谢疾病中心的个案管理团队,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作为全国率先成立的肥胖与代谢性疾病诊疗中心,为让肥胖患者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治疗目标,中心持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组建个案管理团队,正是其中的创新举措之一。这支由6名护理骨干组成的个案管理团队,从患者首次联系到医院的那一刻起便介入管理。“比如针对已有慢性病的肥胖患者,我们就会根据病案资料提供规范用药指导,通过前期管理为后续减重治疗奠定基础,助力缩短诊疗周期、降低就医成本。”个案管理师蒋秋白介绍道,患者在完成减重手术后,有专职护士进行系统管理,出院后,个案管理师仍持续跟进了解其身体状况,从营养指导、运动处方、心理支持等多维度提供专业建议。截至目前,中心已为超过5000名出院肥胖患者建立了个案管理档案。“每位个案管理师平均每天要联系数十名患者,工作量很大,有时甚至半夜仍在回复患者咨询。能通过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为患者赢得健康,是值得的。”她说。

在肿瘤一科,设置了让患者和家属都倍感安慰的人文病房。护士长潘晓兰介绍说,人文病房可以依据患者的意愿布置,比如放入意义特别的照片、老物件等,“希望将病房营造成患者熟悉的环境,让人文关怀的光芒照亮生命的每个阶段。”而在患者离世后,护理团队还将提供哀伤辅导,“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心理支持,不论是患者还是家属,我们希望让他们知道,身边始终有人在关心、陪伴。”

智 打造高效护理新体验

走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智慧化元素无处不在——“无线监测器”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告别传统监护的束缚;“移动护士站”让护理工作从“折返跑”变为床旁一站式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床头交互屏”集健康宣教、费用查询、点餐服务于一体,患者足不出户便能获取所需信息;“智能输液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精准调控,让输液安全更有保障……

智慧医疗的加速落地,赋能医疗服务发生了新变革。

“智宣教”系统投用,让结肠镜检查患者检查结果得到有效改善。消化内科一病区护士长周玲说,结肠镜是筛查结直肠早癌的最有效手段,但不少患者会因为肠道清理不完全而影响到检查质量。“智宣教”系统投用后,可以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5分钟内,通过微信公众号点对点向患者推送检查教学视频,详细告知如何进食、怎样吃药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知识“干货”。数据统计显示,自系统投用以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上涨了10%以上,检查准确率也随之直线上升。

质 筑牢医疗安全屏障

如果说临床智慧化系统让患者得到了更便捷、及时和精确的检查和治疗,那么,作为“医疗器械后勤保障部”的消毒供应中心,则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让患者的医疗得到全面的安全保护,为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质量追溯系统”——让每件消毒器械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扫描二维码可详细查看清洗、消毒、灭菌的全流程信息,实现全程可追溯;“消毒供应中心数据展示系统”——如同“智能管家”,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预警故障风险,确保医疗器械安全可靠。

从人文关怀到智慧赋能,这支护理团队用行动诠释着现代护理的内涵,也为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医疗服务迈向规范化、专业化、人文化、智能化的征程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始终以创新为驱动,致力于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护理体系。未来,护理团队将持续精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温暖的护理服务。

邓晓洪 李诗敏/文 图据市三医院

--> 2025-05-09 “5·12”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 1 1 成都日报 c148641.html 1 解码成都市三医院护理团队的“人文智护”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