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文图
将于2025年8月在中国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上,射箭是34个赛事大项之一。其实,射箭在中国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运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就有“后羿射日”的故事;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射箭是其中之一,形成了融合军事训练、道德教化与政治礼仪的独特文化体系。
弓箭是至今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兵器之一,传说张姓始祖是古代兵器弓箭的发明者,他是黄帝的后裔,封为“弓正”,负责弓箭制造。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将军,给他的士兵写了一本书,叫《练兵实纪》,其中就记载了弓箭这种传统兵器。除此之外,还有在此基础上升级而形成的“火箭”。史书记载,明军部队普遍装备了火器,在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帝位时,双方就使用火箭作战。明军部队里使用的火箭品种有几十种之多,有单发火箭、多发齐射火箭、有翼火箭、多级火箭等。
戚继光把书中每一条、每一段都叫人分别抄录,发给各营将领和士兵,分段学习。记住了一段,再抄一段。戚继光认为:要打胜仗,必须提前训练一支精锐的部队,军队只有步调一致,万众一心,才能取得胜利。所以练兵就要“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练将”等。同时,还要了解各种兵器、火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按照《练兵实纪》的记载,当年明军的兵器极为完备,从冷兵器时代的刀、枪、剑、戟,到最先进的火箭、大炮、机枪、火枪、地雷、水雷等,应有尽有。
下面,笔者就书中所记,在箭之外再列举几种有趣的古代兵器。
明军的“车载无敌大将军炮”,相当于现代的主战坦克。据该书记载:“此器所以击众也,夫敌马动以万数拥来,毋论沟堑须堕溢……(大将军炮)用一人之力,可以取出,又入一子铳云,一发五百子,击宽二十余丈。”可见其为安装在发射架上或车上的大炮。炮身多用铜、铁铸成,里面填充爆炸物、火药、铅弹、土块、铁钉等物,用引线点燃,威力巨大,射程在数百米至上千米,有巨大的杀伤力。此种武器主要用于攻城和守寨,也用于野战,安在船上可用于海战。
明代的单兵武器“佛狼机”,外形有点像现代的机枪,威力比鸟铳、火铳大多了,是改进后的火器。“佛狼机”又译为“佛郎机”,原本是“外夷”的火器,明嘉靖年间,自西方传入中国。佛郎机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加农炮”,能连续开火,弹出如火蛇。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
明代的爆炸火器相当发达,明军装备的石炮就相当于地雷或水雷。材料也多种多样,有石头雷、陶瓷雷、生铁雷等。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和使用地雷、水雷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