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5月15日

你无法空着手走出一家博物馆

一位正在耍茶技的大立人,就是我们的“茶小堆”。图据三星堆文创

南京博物院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冰箱贴,大家更习惯叫它“小粉炉”,散发着浪漫的粉色光芒。 图据南京博物院

以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两款“凤冠冰箱贴”,是近20年来国博的文创“销冠”。图据新华社

国家博物馆“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火爆从夏天延续到冬天;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被誉为“天花板”美出新高度;苏州博物馆“蟹黄黄”玩偶、吴王夫差“胖宝剑”和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毛绒携手出道;杭州博物馆有年轻人心心念念的“腮红小破杯”……“博物馆门票0元,买文创花了200多元。”一句“你无法空着手走出一家博物馆”的戏言,逐渐变成现实。

2024年,“文博热”依旧如火如荼,爆款文创成为流量密码。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如何与时代共振。

博物馆文创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无疑交出了一份新答卷。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系列为例,其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亿元,创下国博近20年销售纪录。这一现象不仅是消费者的主动选择,更是一次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转化的有效实验。

而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正在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博物馆未来图景:是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更是文化产业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

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

如果从2013年故宫文创爆火并引发文创热算起,到现在已有10余年。在最初的好奇和新鲜感过去之后,人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形态和更高级的“玩法”,对产品的期待也转向对历史文化深度的探求。

青铜大立人、一号神树、太阳轮……这些都是三星堆博物馆中的“明星文物”,由它们设计而成的开瓶器很传神,但这还不够,还有三星堆考古盲盒,让大家过足“文物瘾”,“显眼包”青铜神树可是这一系列中的隐藏款。古蜀萌宝也是各展所长,玩变脸、秀茶艺、练蜀绣、吃火锅,给它们忙坏了。

这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和发展有新的载体和方式——营造“在场感”,比如把“马踏飞燕”玩偶捧在手心,把青铜器的精美纹饰“背”在肩上,把千古名画“穿”在身上……一个个年轻化、趣味化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追捧,“拥有它们就好像真的把博物馆‘搬’回家了。”

网友Konoe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了其收集的一展板的冰箱贴,她按照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等历史年代来划分,将博物馆文物冰箱贴分门别类地摆在一起,她认为,这些冰箱贴所代表的文物浓缩了厚重的历史。她的帖子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超10万点赞量。

在“天宫藻井”冰箱贴尚未爆火之前,位于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曾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冠以“小众博物馆”的称号。“一贴难求”的购买热潮掀起后,这里人气骤增,单日客流量屡创新高。抬头仰望,三维立体的天上宫阙层层叠叠、应接不暇,藻井正中央还有几乎与现代天文观测相差无几的星象图,将古人的智慧与浪漫尽收其中。不少游客表示,因这枚冰箱贴而知道了何为“藻井”,并对文物本身产生了强烈好奇。

从“在逛博物馆的时候顺便看看文创”,逐渐变成“为了买到心仪的文创产品而参观博物馆”。文创商店实实在在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卜希霆认为,当下年轻人更渴望通过参与式消费来获得精神层面的共鸣、共情,促进文化依恋与归属感的养成。

始于颜值、忠于文化、久于热爱

一大早刚刚开馆的国家博物馆内,观众跑步入场,排队等待购买“凤冠冰箱贴”,不到一小时,3500件全部售罄。不少观众在购买后会前往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一睹文物原型——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的风采并合影。九龙九凤冠是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镶嵌了百余颗红蓝宝石、四千余颗珍珠,以极致繁复的工艺展现明代皇家的威仪。今年3月25日12点41分,来自山东的李雅菲作为第100万件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购买者,收到了国博颁发的纪念证书。

“凤冠冰箱贴的火爆,背后的原因概括起来就是始于颜值、忠于文化、久于热爱。”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飞借网友之言给出了答案。如何让一时的热度转化为持久的热爱?国博的策略是:让文物活起来,让用户参与进来,启动凤冠IP衍生品的“矩阵式”开发,形成了“以爆款带长尾”的文创生态链。截至去年底,国博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比2023年增长106%,还直接解决社会就业人数超千人。

从“颜值吸引”到“文化认同”,再到“热爱延续”,真正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这既是博物馆文创的成功密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继承发扬的根基;既是文化传承的新载体,也成为文化消费的新热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三星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年经营流水都超过亿元,部分大型博物馆的文创类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三分之二甚至以上。

为一个展赴一座城

在不少人看来,博物馆开发文创,不过是增加收入的手段。这当然是事实,但也过于狭隘。

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去年7月启幕以来,热度一直不减。作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788件珍贵文物跨越山海而来,其中95%的展品首现亚洲。截至目前,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创下了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观众中近七成来自外省市和海外,带动城市消费超百亿元,主题文创大卖。

这一场近年来全球最值得关注的“超级大展”,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8月17日。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在未来的展期中,将继续放大展览溢出效应,让这个展览真正成为文旅行业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核爆点”。

一个文博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吸引力?“有料”是一方面,“会玩”更不可或缺——上海博物馆的策展、文创、宣传各个团队全员上阵,发掘展品故事和文化元素,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比如,在上海博物馆二楼展厅,“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展”,观众通过顶尖的虚拟现实技术,体验45分钟的“时空旅行”;博物馆文创“上新”近千款,多个爆款热销;开发了《埃及猫神庙》移动端小游戏,文博剧本游《最后的猫神节》,观众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埃及历史文物和风土人情。

上海博物馆还与企业、商圈联动,创新打造“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系列活动,做大博物馆的“朋友圈”。特别场次携宠物观展,观展联动消费优惠,还有白天看展后,观众可在上海博物馆门前搭乘双层巴士,前往外滩十六铺码头,乘坐“上博号”游轮,纵览浦江夜景,畅享“从尼罗河到黄浦江”的美。

一场文博大展串联起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不但延长了文化消费链条,变消费为“消费+”,还变单一场景为多元业态,变客流为“客留”,给了更多人“为一个展赴一座城”的理由。当备受关注的文化活动与文创、旅游、新消费等深度融合,商旅文体展联动,文化魅力强势赋能消费活力。

文创,早已不是博物馆工作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何其有幸,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众多文物,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换句话说,每个博物馆都有打造独家IP的家底。正如有学者指出,未来的博物馆文创可以与文旅体验和城市形象相结合,作为城市新的记忆点和引流入口。如此丰富的文化宝藏,值得我们潜心耕耘、创新探索。

作者:尚碧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5-05-15 1 1 成都日报 c148905.html 1 你无法空着手走出一家博物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