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5月15日

当文物从展柜中一跃而出

国博数智员工艾雯雯导览中华文明云展。 图据国家博物馆

杭州良渚博物院一角,游客戴上AR导览眼镜的瞬间,馆内地图便以全息影像的形式在眼前展开。玉钺、玉璧等珍贵文物从展柜中“一跃而出”,张开手掌,文物“悬浮”于掌心,可以拉近、放大,就连刻符黑陶罐的纹路细节都清晰可见。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曾经于展柜玻璃后一言不发,此刻却能随着参观者的视线流转,在虚实交融间纤毫毕现。国家博物馆“数说犀尊”智慧展厅,围绕“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运用高清三维扫描、红外感应等技术拆解文物工艺与历史,让游客真切感受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三星堆博物馆的“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大空间VR沉浸式探索体验,则将考古现场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孪生场景,观众佩戴设备即可“亲临”发掘现场,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这一幕幕,正是中国博物馆在人工智能浪潮中迈出的创新一步。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代、未来的桥梁,历来与新技术之间存在着不解之缘。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说:“当博物馆遇到AI,将改变传统观展模式,使展示传播变成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使单向传播变成互动体验,使参观变成参与,使独享变成共享。文物有形,展示利用让它再世;远古已逝,遇上AI使它复活。”

古人将历史写在竹简上、写在丝绸上、写在纸张上,但所有的当代史写在数据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提出一块屏幕就是一个美术馆的理念,“将展厅办到每个观众的手机里、电脑里,让观众在家便可欣赏到美术馆的馆藏。”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也说过,“故宫除了建筑之外,还有这么多的藏品,186万余件,琳琅满目。如何让观众更好地看见它们?我想只有看见,只有了解,大家才会觉得故宫是值得看的。”为此,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文物库”公开了超过10万件文物的高清影像,“深宫珍宝”转化为可触达的文化资源,观众还可以通过“御花园VR体验项目”,互动体验万春亭古建修缮、钦安殿祭祀、鹿囿喂鹿、澄瑞亭喂鱼4个虚拟现实场景,以“飞天入地”的全新视角认知一个更为立体的紫禁城。

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时空观——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文物从此“活起来”,文物会“开口说话”,古人的生活可观可感,历史与现实产生交叠……但博物馆的数字化意义仅在于此吗?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还有哪些更大的可能与可塑性?我们是否可以展望更深远的未来?焕然一新的博物馆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与体验,让人期待。

作者:尚碧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5-05-15 1 1 成都日报 c148906.html 1 当文物从展柜中一跃而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