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5月16日上午,“智AI成都·蓉光闪耀”成都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场活动在龙泉驿区洛带镇五凤楼广场启幕。据介绍,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成都全市上下联动、社企接力,促消费、助就业,将开展各类助残活动150余场,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助残。
科技赋能
打造消费助残新场景
脑机接口操控的仿生手精准抓取物品,语音指令让轮椅自主避障行进,外骨骼机器人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活动现场,21家科技企业带来的前沿助残产品亮相,展现科技的力量与温度。多家科技企业联合发布“残障友好型”产品解决方案,残障体验者通过脑机接口设备操控机械臂完成精细动作,视障人士借助智能导盲眼镜“看清”展台导览,直观展现科技赋能残障群体生活、就业的多元可能。
“我叫林寒,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已有10年。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下肢瘫痪的我重新站了起来,身体机能也得到很大改善。”展区里,测试志愿者正现场演示着如何使用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引来不少关注。据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曾凡栖介绍,这款产品适用于截瘫、偏瘫等各类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通过电机驱动与算法控制,帮助患者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目前,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获批四川省首个“创新医疗器械”批文,已帮助超1.5万名下肢障碍人士站立行走,各类产品已进入全国300余家医院康复科,累计服务超10万名患者。
在“美丽工坊·幸福集市”上,各类刺绣、编织、布艺等造型精美、琳琅满目,各式咖啡、茶点香气四溢、摆盘精致……来自全市残疾人“美丽工坊”的作品,既装点了城市,也通过线上线下展销平台,走向市场。
在分享交流环节,智能辅具公益项目推动者卿静文现场演示了智能仿生义肢的突破性功能。作为“蓉光闪耀·成就梦想”首批典型案例代表,成都青融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非遗钩织培训老师张琳馨、中国羽毛球队教练黄永根、四川三联家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邹平、成都星空里社区咖啡馆负责人杨娟分享了突破局限、勇敢追梦,投身助残、助力逐梦的感人故事。
资源共享
共建西部协作机制
活动发布了“蓉光闪耀·成就梦想”首批24个典型案例,举行“牵手‘福’蓉·助愿成真”成都市残疾人547个微心愿对接,展现了“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行动优秀案例和助残行动专项基金运行一年来构建的助残服务生态体系。此外,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现场为多家捐赠企业代表颁发“助残公益伙伴”捐赠证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开展“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行动,征募助残工美大师244名、助残文艺大使272名、公益助残单位3005家、志愿助残队伍2950支,开展残健共融活动3000余场、惠及残疾人30余万人次。一年来,成都市“牵手‘福’蓉·双百双千”助残行动专项基金累计募集善款善物达1553.55万元,在场景营造、就业帮扶、康复服务等领域直接惠及残疾人2600余人次。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西部主要城市残疾人工作区域协作机制》,标志着西部残疾人事业迈入跨区域联动发展的新阶段。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的精准对接,这种跨区域协作模式有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推动残疾人事业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推进”转型升级。
助残日期间,作为全国“首批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成都与中国残联、四川省残联签署科技助残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领域深化协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探索更多“成都经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秋妤 摄影 张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