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葡萄牙、罗马尼亚、波兰欧洲三国同日大选。三场选举关乎三国政治、经济、外交走向,牵动欧盟乃至世界的目光。
从当前计票结果看,葡萄牙选举未能产生多数派政府,极右翼政党却取得历史性佳绩,为这个政局持续动荡的国家再蒙阴影;罗马尼亚亲欧候选人“逆袭”成功,让欧盟长舒一口气;波兰大选首轮投票结束,中间派与保守派候选人难分伯仲,结果仍然充满悬念。同一天,三场选举结果凸显欧洲政治裂痕。
国际观察
极右翼日益威胁
欧洲主流政治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分析指出,同一天三个国家的三场选举,体现出当前欧洲政治碎片化、极化和极右翼势力上升的共性趋势,导致选举后难以形成稳定政府,极右翼对主流政治的威胁日益普遍。
对欧洲国家来说,现在想进行一场选举看上去更加容易,但是选举之后想要得到比较稳定的、能够符合多数人预期的结果却越来越困难。无论是此次波兰总统选举不得不进行第二轮投票,罗马尼亚总统选举中的曲折变化,还是葡萄牙面临短期内难以形成统一的联合政府,种种情况都表明现在欧洲国家的政治碎片化和极化现象在不断加剧,民意和精英之间的矛盾仍处于上升期。
同时,在三场选举中,极右翼政党的影响力仍在不断上升。例如,此次罗马尼亚总统选举,去年11月时一位被罗马尼亚主流政治认为是极端右翼的人士在初轮投票中获得了多数支持,这引起了罗马尼亚政党和社会的紧张,随后通过一些法律手段限制了极右翼人士的参选资格,才有了今年这次选举结果。极右翼势力的上升、极端的政治人物和政党对欧洲主流政治的威胁,已经成为欧洲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葡萄牙
极右翼政党成为最大赢家
葡萄牙18日举行议会选举。现任总理蒙特内格罗领导的中右翼民主联盟赢得席位最多,但未获议会绝对多数所需的116席,无法单独组建政府。极右翼“够了”党在选举中获得创纪录高票,成为最大赢家。本次选举是葡萄牙在不到4年内第三次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根据葡萄牙内政部公布的对本次选举99.23%选票的统计结果,中右翼的民主联盟得票率为32.10%,将获得86个席位;中左翼的社会党得票率为23.38%,将获得58个席位;极右翼政党“够了”党得票率为22.56%,将获得58个席位。
“够了”党领导人安德烈·文图拉表示,该党在本次选举中表现出色,打破了左右翼两大执政党轮流执政的传统格局。
“够了”党成立于2019年,6年时间内,议席数量从1个上升至当前的58个,这意味着葡萄牙极右翼势力已跻身主流政治舞台。
相较之下,传统大党社会党支持率低迷。在欧洲多国极右翼政党崛起的背景下,葡萄牙曾长期被视为“例外”。如今,这一“例外”正在被打破。“够了”党在此次选举中高票崛起,与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等极右翼势力崛起形成了欧洲范围内的遥相呼应。
罗马尼亚
亲欧候选人“逆袭”成功
根据罗马尼亚中央选举办公室19日发布的最终统计结果,独立候选人、布加勒斯特市长尼库绍尔·达恩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当选罗马尼亚总统。
据罗中央选举办公室消息,共有超过1164万选民参加了第二轮投票,投票率为64.72%,其中有效票约为1150万张。达恩获得超过616万张支持票,罗马尼亚人团结联盟党主席乔治·西米翁获得超过533万张支持票。
在本月4日举行的第一轮投票中,西米翁和达恩分别以40.96%和20.99%的得票率位居第一和第二,进入第二轮角逐。此间舆论认为,达恩在第二轮投票中得票率反超西米翁,表明罗马尼亚多数选民倾向于支持与欧盟保持一致的政策方向。
2024年11月24日,罗马尼亚举行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当年12月6日,罗宪法法院裁定第一轮投票结果无效。随后,罗当局决定今年5月4日再次举行总统选举投票。根据5月5日公布的计票结果,西米翁和达恩分别以40.96%和20.99%的得票率位居前两位。根据罗选举法,总统选举中如果没有候选人获票超过半数,得票前两名的候选人将进入第二轮投票,届时获简单多数票的候选人即可当选。
波兰
首轮投票无人直接胜出
波兰18日举行总统选举。出口民调显示,没有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票,得票率领先的公民联盟候选人、华沙市长恰斯科夫斯基和独立候选人纳夫罗茨基将进入第二轮投票。
据民调机构益普索集团公布的出口民调结果,在13名候选人中,恰斯科夫斯基获得30.8%的选票,排名第一;纳夫罗茨基得票率为29.1%,位列第二。他们将进入定于6月1日举行的第二轮投票。
当天的投票从当地时间7时开始,21时结束,约2840万登记选民在全国3.2万个投票站投票。
波兰总统任期5年。根据波兰选举法,如果没有候选人在总统选举中获得过半票数,将举行第二轮投票,得票率领先的两名候选人将进行角逐。
分析认为,没有候选人在首轮投票中直接获胜,表明波兰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撕裂。
这次波兰总统位置花落谁家,直接关系到波兰政府在推行法律政策和外交政策时是否会受到掣肘。这是各方对大选的关注焦点之一。
未来第二轮选举中,一些社会性议题、波兰与欧盟的关系等都会左右选民的立场。
文图据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 荀伟 张改萍 朱昊晨 张章 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