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宣布以“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2025年5月28日至6月3日在成都举办。
非遗,这一人类文明的“活态基因库”,在成都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即将再度开启一场跨越时空与国界的精彩旅程。
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
为了一个节
奔赴一座城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非遗领域重点品牌性节庆活动之一,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本届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马来西亚槟城、泰国清迈、意大利巴里作为主宾城市。应中方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担任本届非遗节的共同主办单位。本届非遗节邀请了来自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驻华使节参与。
据介绍,此次非遗节将聚焦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展示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宣传非遗品牌IP与相关领域的深入合作。共有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全面展示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开幕式巡游中,51支国内外队伍将开展行进式表演。
本届非遗节将推出国际非遗美食周,8个世界美食之都带来特色美食项目,与全国各地70余项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成美食集市,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成都品尝来自天南海北的非遗美食。此外还设置了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推出30余项可参与、可互动的科技体验装置,通过游戏、VR短剧、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非遗呈现方式、展示创新成果。
本届非遗节开展非遗品牌IP授权展示、推介和交易,围绕提升非遗在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深化非遗与相关知名品牌合作。立足四川文旅产业发展特色,组织丝路锦绣展,推动蜀锦蜀绣及相关产业发展。吸引全国游客“为了一个节奔赴一座城”,在端午节期间购买非遗好物、品尝非遗美食,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扩大文旅消费。
3+3+N
构建非遗传承与全球对话创新平台
“本届非遗节突出国际性、群众性、创新性,将系统构建‘3+3+N’活动体系。”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袁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3+3+N”,即三大主体板块、三大特色板块及系列配套板块。
在三大主体板块中,“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开幕式活动突破传统舞台形式,以“非遗无界”为主题,融合端午民俗元素;“多彩非遗·世界对话”交流活动将开展4场不同主题的交流对话,从4个不同的维度探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魅力非遗·国际大展”展览展示活动创新设立主宾国与主宾城市机制,并用44个国家的89个项目分主题呈现全球手工艺精髓。
三大特色板块则致力于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创意生活”国际非遗IP授权交易活动由展览、发布、分享及推介等形式构成;“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创新推出“一张机票吃全国”美食街市,汇集全国70余项非遗美食;“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通过全域惠民义诊和健康讲堂等形式展现传统医药的当代价值。
多元配套板块旨在推动全民共享。本届非遗节全省共有250个区县的288个社区实践空间(点)将开展非遗惠民体验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非遗文旅融合纵深推进
消费新场景构筑产业生态
据了解,为深化资源挖掘、呈现天府非遗魅力,成都构建了“全域联动、全民参与、公益惠民”活动体系。
本届非遗节期间将举办“抖音非遗嘉年华”“2025携程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等活动,实现非遗节品牌共建与非遗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还将深化与丝绸之路旅游联盟、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世界中餐联合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组织合作,共同举办传统医药、国际非遗美食周等活动。
本届非遗节启幕之际,恰逢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双节同庆,将通过举办龙舟邀请赛、竹藤文化周、邛酒文化周、国际古琴艺术周等品牌活动,推出“典籍里的非遗”实景演绎、成都丝路锦绣展、篆刻艺术主题展等文化项目,打造区(市)县非遗特色文旅品牌。通过整合全市非遗工坊、传统医药馆及美食街区资源,推出中医名家义诊、蜀绣公益课堂、茶文化生活季等活动,让市民游客零距离感受非遗技艺与生活美学融合。
作为成都市为推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落户而建设的标志性文化园区,为迎接本次盛会,国际非遗博览园进行了焕新升级,发布会上也向媒体通报了相关进展情况。
历经八届培育,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已从区域性文化活动跃升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主办方诚邀大家5月28日相聚成都,共赏非遗东方神韵、共绘文明互鉴画卷。
王静宇/文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