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5月22日

去年维修竣工的鼓楼 今年就“瀑布式落瓦”

三问安徽凤阳 “鼓楼瓦片脱落” 事件,当地文旅局回应

为何竣工验收后没多久即出现瓦片脱落?是否与施工质量有关?网传数百万的施工经费用在了何处?5月19日,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城鼓楼楼顶瓦片大面积滑落引发关注。20日下午,记者就公众关心的一系列问题,独家采访了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德永。

一问:

为何竣工仅1年零2个月即出现瓦片脱落?是否与施工质量有关?

卢德永介绍,鼓楼原楼宇部分已毁于清咸丰三年,现楼宇为1995年建设,此后未进行大面积修缮,“2017年初开始,楼宇顶部瓦片开始零星脱落。2023年,脱落情况加重,所以就启动招标进行专项修缮,并于2024年3月重新开放。”

但是,仅仅9个月后,同年12月,无人机巡检时发现楼宇顶部南北向出现裂缝。第三方检测机构评估后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修补,当时的结论是“没有整体滑动现象”。

对于此次事故原因,卢德永提到:“据气象部门监测,昨天一天的温差高达20℃(最低17℃/最高37℃),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当然,不知道是否和这个因素有关,我们把这条信息也反映给了专家组。”

二问:

网传300万元的招标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情况通报称,2023年5月,当地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鼓楼楼宇维修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

记者在网上查询到一份《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履约信息》,时间为2024年3月18日,发布部门为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体名称为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交易项目名称为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合同金额为3412057.080000元,合同结算金额为2902300.000000元。

卢德永告诉记者,施工单位确系上述公司,网传“300万招标”实为当时鼓楼的修缮费用,主要用于瓦片、檩条以及二楼木栏杆的修缮,增加防水层、钢筋网、水泥砂浆层等,还包括脚手架搭建等花费,“这些都是公开信息,网上也都能搜到。至于是否是工程质量问题,需要专家的论证。”

三问:

鼓楼楼宇是否属于文物,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几百年的文物就这么损毁了,太可惜了!”不少网友发出惋惜的声音。

对此,卢德永表示,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宇部分其实是1995年建设的现代建筑,不属于文物本体,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日常一两个月都会有例行巡检,最近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卢德永说,“等待调查结果出来,会给公众一个完整的解释。”文图据央广网

新华时评

查查屋顶溜坡背后的“溜坡”

19日傍晚,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顶部一侧,发生溜坡情况,部分瓦片脱落。一年多前,该楼宇刚经过修缮,花费数百万元,没想到不修则已,一修反而出了问题。几个月前该楼因屋面施工质量问题接受整改。尽管事件原因还在调查中,但之前的修缮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嫌疑,整改是否到位,已在群众心里打了问号。

资料显示,凤阳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楼宇部分已毁于清代,现楼宇仿建于20世纪90年代。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等情况,2023年当地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2024年3月项目竣工验收。2024年12月,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该楼宇存在屋面铺装层施工质量问题,并要求整改。

花了好几百万元完成的工程,这么短时间就出现了质量问题,实属不应该。项目竣工验收环节是否有什么猫腻?下发整改要求后,有没有整改?如没有,是何原因?如有,为什么没有整改到位?有关部门不妨借调查之机给这项工程做一番全面“体检”,看看其背后的招投标、施工方案、资金流向等有没有“溜坡”,看看相关方该担负的责任有没有“溜坡”,看看涉事相关人员的底线有没有“溜坡”。

希望有关部门一查到底,还事实真相,给群众交待。

新华社合肥5月21日电(记者 陈诺 刘美子)

--> 2025-05-22 新华社 三问安徽凤阳 “鼓楼瓦片脱落” 事件,当地文旅局回应 1 1 成都日报 c149196.html 1 去年维修竣工的鼓楼 今年就“瀑布式落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