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首部投资过亿的微短剧《狮城山海》在央视8套与腾讯视频播出。导演巨兴茂为了提高短剧质感,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取景,并且斥资1亿元在马来西亚建起了占地超24000平方米的南洋历史文化街。钱砸了,效果也起来了。截至5月14日累计播放了约1.15亿次,创微短剧品类纪录。
微短剧这一影视新形态的流行,不仅让国内观众眼前一亮,也迅速走出国门,拥抱了大量的海外用户。当下,中国微短剧产品已经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以北美为重心,辐射欧洲、日韩、中东、东南亚等广阔市场的发展格局。数据显示,微短剧出海的市场潜力是国内市场的7至12倍,总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量级。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在海外视听类应用收入规模Top100中,中国应用有20个,新入围者11个,微短剧包揽8席。据不完全统计,微短剧的海外应用已经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4.7亿次,仅2024年的上半年,出海微短剧平台的总流水就达2.3亿美元。
“精品创作”是微短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微短剧国际传播论坛”上公布的“2024年国际微短剧大赛”优秀奖获奖名单,包括《逃出大英博物馆》《河姆渡的骨哨声》《中国神话》《有种味道叫清溪》《别打扰我种田》等多部涵盖现代都市、历史文化、科幻、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题材的作品。《逃出大英博物馆》通过文物拟人化叙事,让家国情怀跨越时空;《河姆渡的骨哨声》通过考古工作者与河姆渡先民跨越千年的神秘邂逅,铺开了一幅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美好画卷……这些创新的叙事手法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美学热”。
内容精品创作的迭代升级也是海外市场需要努力的方向。微短剧出海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千人千面”的精准适配。不同的公司会通过文化基因解码本土化内容策略,破解如何制定各地发展策略,这才是微短剧出海值得去研究的方向。2018年,长信传媒成立就开展了海外业务,开发南洋市场,创始人郭靖宇提到,这里“市场小但空间大”,目前公司“南洋”系列IP有剧集《天涯小娘惹》《南洋女儿情》《狮城山海》以及还未播出的《南洋英雄》等。《狮城山海》全剧动用了3850余名工作人员,1∶1复刻了新加坡红灯码头,南洋骑楼挂着“陈嘉庚公司”招牌,杂货铺摆满虎标万金油和老字号肉骨茶包,群演穿的木屐都是从槟城古董店淘的,女主岳丽娜穿的八斤重的珠绣娘惹服也是新加坡华侨的同款。
用小体量承载大叙事,用小切口撬动大格局。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中,微短剧“出海”正逐渐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影视文化“走出去”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