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成都造”透平膨胀机拿下俄罗斯首单,1—4月出口产值占比超过总产值的50%;青绿科技4旋翼氢动力无人机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二季度,成都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加速出海步伐,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今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外贸拓展 冲刺半年目标”栏目,以鲜活生动的笔触展现成都企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奋进之姿,传递政企“双向奔赴”,加速“蓉品出海”的同频共振。
“今天完成了一个新的透平膨胀机的验收测试,测试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结果很好,我们对设备很满意,愿意让瑞特成为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22日,在简阳瑞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试车车间里,看着眼前经过一系列严格测试得出的各组数据,来自俄罗斯林德气体有限公司的质量工程师满意地签下了验收报告。这不仅意味着“成都造”透平膨胀机成功拿下俄罗斯市场35万美元订单,同时也赢得了全球最大工业气体供应企业之一的认可,为加速拓展全球市场奠定良好基础。“今年1—4月,我们产值约2200万元,出口占比已超50%,发展势头良好。”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凯表示。
立足全球标准
开发满足深冷液化工艺新机型
生产车间内,激光切割机、数控立式车床等大型设备有序运作,对轴承、蜗壳等零部件进行“毫米级”精准加工。上百个零部件要经过20余道工序的精密雕琢。试车车间内,智能显示大屏上,压力、温度、转速、振动等各项数据不断跳动,模拟着喷嘴调节、转速控制等实操场景。
“我们公司专注于生产石化通用和空分配套膨胀机组及其辅助设备。比如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分离出来,就需要用到气体分离和液化设备,我们公司生产的就是以上设备的核心部分——透平膨胀机,重要性相当于手机中的芯片,可以直接决定整套装置的产量高低。”杨凯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已申请20余项专利,具备年产150余台透平膨胀机的能力。”
车间一角,一台泛着金属冷冽光芒的大型机器引人注意。“这就是下月即将出口到俄罗斯的膨胀机,拿下这单非常不容易。”杨凯回忆说。
林德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供应商之一,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俄罗斯首单不仅要符合工业用气的“全球标准”,还要针对俄罗斯气候和特点量身定制机型和系列技术方案,展现成都智造的硬核实力。
尝试零下174.2摄氏度低温条件工作方案,寻找极寒条件下耐低温材料……在挫败和复盘中多次碰撞,终于研发出符合对方条件的新机型。“新机型膨胀端效率高达88%,增压端效率高达82%,新的结构设计使进气量调节过程更加简单,使用性能显著提高,极大提高了产品的稳定使用周期,满足了深冷液化严苛的工艺需求。”杨凯自豪地说,“目前我们和俄罗斯公司正洽谈2个新项目,价值近40万美金。”
专班靠前服务
政企携手共促“蓉品出海”
俄罗斯市场的首单落定,有成都企业坚持不懈的创新开拓,更有政企双方联动合力的“双方奔赴”。
俄罗斯是瑞特机械出口欧洲的首单,意义重大。要出口到俄罗斯,企业需要闯过EAC认证、解决外汇问题、拓展运输渠道等多道关口。正当企业因对EAC认证流程不熟悉而犯愁时,简阳市经开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专班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专班工作人员陪着我们找资料、跑手续,光申报材料就改了几十次。大家拧成一股绳,申请、测试、审核一关关地闯,终于拿到认证,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坚定了信心。”回忆起去年通过EAC认证的情景,杨凯深有感触。“加速‘蓉品出海’不是企业单打独斗,而是政企合力的有力托举。”
“我们正积极对接成都国际铁路港,希望通过中欧班列直达进一步打通产品运输路线。这样相比于传统海运,产品11天就能直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时间成本、物流成本有望节约一半以上。”简阳市经开区企业服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丹
受访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