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5月25日

连续6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背后:

从城市到村落 成都绘就全域文明新画卷

自2008年成为首批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省会城市以来,成都市连续6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中,成都文明版图持续拓展:简阳成功跻身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行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数量增至2个(简阳、都江堰);新增10个全国文明村镇(累计33个);新增20个全国文明单位(累计74个);新增4个全国文明家庭(累计8个)以及3个全国文明校园(累计8个),“五大创建”成果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在文明创建实践中,成都创新构建起涵盖依法治理、智慧赋能、社会参与等在内的10余项常态长效机制,通过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行业部门联动履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构建全域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围绕市民关心关切,大力推进“城市交通治堵提升”“农村文明交通倡导”等城市文明建设九大行动,打造103个“我们的文明+”文明生活场景,常态化开展“创建示范拉练”“发现身边文明”“文明单位交流互鉴”“蓉城家长季”“蓉城好家风”“文明实践村村行”等主题活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由中心城区向县域村镇延伸拓展。

“变”与“不变”

文明城市建设正当时

从“蜀都东大门”到“空港新客厅”,简阳的文明创建藏着“变”与“不变”的密码。不变的是“为民情怀”——45条背街小巷、90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3200个新增车位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变的是治理“脑洞”:“1+10+5+N”工作法让各部门高效联动,“周督查+三色预警”让问题整改有了“进度条”。“文明+烟火”的化学反应让城市品质和宜居度同步提升:20处便民摊位促市容民生良性循环;《东灌》系列文艺精品,做强“理响雄州”宣教品牌。这片土地正用“空港速度”书写着文明城市的“简阳答案”。

“一处美”与“全域美”

田园上的文明实践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成都的文明村镇创建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从“破旧散乱”蝶变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崇州白头镇五星村的文明密码藏在山水和弦里。“三生融合”绘就16.9万平方米新型社区,村民入住“画里家园”;70余家民宿串成“慢生活”产业集群,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0万元……

都江堰石羊镇把文明创建酿成“田园诗”。全国首家农民诗社——柳风诗社,携手花蕊夫人文化,举办诗歌节、旅游季等文化活动,惠及1.15万人次。

定点帮扶与“文明实践服务圈”

文明单位的多维探索

在文明创建的矩阵中,企事业单位成为重要支点。

国网成都市青白江供电公司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定点帮扶困难群众,关注“一老一小”,进社区、学校700余次,为50余万人点亮“满格”服务。

抚琴街道西南街社区,以马头墙为起点,串起文君巷紫藤花廊、鑫祥苑等特色点位,让老旧小区变身“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116名志愿者活跃在“文明茶馆大家谈”等160余场活动中,“幸福邻里・市井西南”品牌深植民心。

“最美上学路”与“蓉城好家风”

文明家校勾勒出全域育人图景

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上学的孩子们,每天都要走过一条“最美上学路”——以熊猫文化为主题,设12处文化墙绘、8组景观小品,成为环境育人的鲜活样本。

家庭育人更显活力,130万个家庭参与“蓉城家长季”;石室联合中学连续20年开设系列课程,让“校园文明”向家庭社会延伸;“蓉城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涌现出一家三代人开启家庭公益事业近20年的李婷华家庭,以及个人出资修路、帮助失亲青少年完成学业的刘端元家庭等一个个“文明家庭”典范;金堂县“蜀葵花开·和美家风”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明家校的辐射效应层层扩散,勾勒出全域育人的温暖图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杜文婷

--> 2025-05-25 杜文婷 连续6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背后: 1 1 成都日报 c149296.html 1 从城市到村落 成都绘就全域文明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