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初夏的风裹挟着未散尽的虫鸣余韵,天际已悄然升起一弯银月,月光为五龙山镀上一层朦胧的纱衣。我们一行人踏着暮色启程,细碎的脚步声惊起林间沉睡的落花,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即将开启的奇妙故事。
晚饭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决定夜游桐花谷,期待能收获与白天截然不同的独特体验。化石村党委书记林繁和五龙书院创始人杜光泽先生热情满满,主动请缨为我们带路。从村子到桐花谷的山路有一定距离,要先乘车前往停车点后步行上山。
蜿蜒的山路如一条盘踞山间的巨龙,道路狭窄,许多地方仅容一辆车勉强通行。途中,对面驶来一辆车,两车狭路相逢。林书记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跳下车,熟练地指挥对方倒车。重新上车后,他一边小心翼翼地驾驶,一边向我们解释:“现在五龙山桐花谷的名声渐渐传开了,来徒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可这路实在太窄,我们必须对游客的安全负责,得想办法把它拓宽才行啊。”话语间,满是对游客的关切和对家乡发展的担忧。
抵达停车点,我们在林繁的带领下开始登山。夜色中,上山阶梯旁一块石碑静静伫立,上面“桐花谷”3个大字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夜晚大家带着手电筒沿着山路缓行,手电筒的光芒扫过石阶缝隙,蜷缩在那里的紫花地丁微微颤动。“好奇怪,这几天咋还有桐花呢?前段时间各地的油桐花就开得轰轰烈烈,我记得油桐花应该是4月中旬,这个时节本该是油桐树结果的月份。”我望着被月光染成银白色的山径,忍不住开口询问。
话音未落,忽然有雪片般的影子掠过眼角。仰头望去,整面山谷仿佛被施了魔法——一大片白色油桐花正以错时令的盛放姿态倒悬在枝头,月光将五瓣花影投射在青石板上,像无数只舒展翅膀的白鸽。这违反时序的奇景让夜游队伍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令人惊叹的更是那落满一地的白色花瓣,电筒光和手机灯光齐刷刷一起照在地面,地上的花还在夜风里飘舞滚动。树上不时落下一朵,有人一伸手就接住一朵飘落的花瓣,那抹莹白清新的花瓣竟比春日的还要鲜润。
“这是五龙山特有的野生木油桐,开白花,红蕊,雌雄同体,结的种子可以作为油料作物。”林繁用手电筒照在一株开满花的大树上,“你们看这些树干,是不是比普通油桐高大粗壮许多?”手电光柱里,暗褐色的树皮裂成龟甲纹,盘曲的根系如苍龙之爪楔入岩缝。夜风拂过树冠,又一阵花雨簌簌飘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冽的清香,沁人心脾。
我们跟在林繁后面穿过嶙峋的巨石,他笑着说,“这些石头都是本地特产,我们村山高坡陡,道路难行,不利于发展种养殖业,只有一些采石的企业。禾加镇距离县城太远,历来就缺水,尤其是化石村,山上到处都是奇特的巨石,有地质专家来研究探访,据说是几万年前沧海桑田时地壳运动留下的遗迹吧。大家可能想不到,缺水的季节,整个村里的人只能去溶洞口或溶洞里面取水,很多住在山上的人家,为了担一担水,得往返两三个小时。大家苦不堪言,很多年轻女子一长大就远嫁他乡。我们一个小小的村子,拼命考大学出去工作的就有100多人。”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后来也不知道是哪一年,村民发现五龙山山谷里有一大片30 - 40多年树龄的油桐树,整个五龙山估计有2万多株。这种木油桐和平常可见的油桐树有点差异,它在初夏开花,白花,花蕊淡红。雌雄同体,风一吹,满地都是白色花瓣,特别好看。”说到这里,林繁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近年,我们每年都组织村民种植木油桐树,陆陆续续种了上万株,可惜成活率太低,活下来的不到1000株。不过这种树野生的长势特别好。”
在林繁边走边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自从发现这大片的野生桐花树,整个村子都兴奋不已。五龙山本就拥有原生态的美丽风光,那些形态各异的巨石,再加上初夏才陆续绽放的桐花,构成了独特的景致。于是,大家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五龙山的美景。2013年9月,林繁就像村里一批曾经拼了命想逃离农村的伙伴一样,在外飘泊多年才发现,其实内心最放不下的还是故乡。于是放弃了在城里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建筑业务,回到家乡参加村上换届选举,并被群众推选为化石村党委书记。从那一刻起,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化石村的贫困面貌,让村里的群众过上好日子。
此后,便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探寻发展之路。林繁带领村“两委”干部开始积极行动,他们主动邀请外面的公司来开发旅游项目。而他为了更好地宣传家乡,努力学习摄影、编辑视频,成为了一名热爱摄影的“行家”。他家客厅里摆着一个巨大的话筒,我非常好奇,一打听原来是一位艺术家朋友,来五龙山游玩,了解五龙山景区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起步的时候,林繁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在五龙山发展旅游产业,而当地很多村民以为是林繁他们在异想天开,吹牛说大话。所以这位艺术家就开玩笑把他自己订制的大话筒转送给林繁。林繁倒好,一有空扛上话筒,到村子里找村民唱山歌录视频发朋友圈(我在网上查到的视频)。经过大家的努力,很快化石村就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成为游客纷沓而至的网红打卡村。说起这些经历,林繁两眼放光,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眷恋,是对家乡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
我们在返回的路上,月光依然温柔地照在山间,山路两边都是马尾松和合欢树,夜风里吹来草木松树混合的香味,空气清新,每个人都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走进花影斑驳的桐花树林,数十株油桐树在山谷长成环形,枝丫在空中织就花穹。最大的那棵主干已经中空,裂缝里探出几簇嫩绿的蕨类,树冠却依旧擎着层层叠叠的花盏。黑暗里,我们站在观景台俯瞰整片桐林。月光与远处的灯光交相辉映,水塘里蛙声一片。树上绽放的白色花朵在夜色中一朵又一朵悄然飘落,仿佛星河坠落在山峦之间。如果站在一株桐花树下,几分钟不动,身上很快就是桐花,地上也是桐花。林书记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采石场轮廓,感慨地说:“那边以前是采石场,大量采石破坏了很多林地,也不利于桐花的生长。现在这里成为旅游区,采石场全部关闭了,还修建了很多徒步路线,方便游客观花赏景。现在这些树……”他停顿了一下,一片花瓣轻轻落在他肩头,“如今该有个安生的晚年了。”
当天夜里,狂风骤起,呼啸的风声与滴滴答答的雨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心中满是对桐花的担忧,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朵能否经受住这场风雨的考验,明天是否还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次日,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洒向大地。我迫不及待地起身,前往桐花谷。只见夜露在花瓣上凝成晶莹的水晶珠链,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满树桐花依然展开笑颜。仿佛在诉说它毫不畏惧环境的艰难。此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些桐花为何在如此贫瘠的土壤开得如此灿烂——桐花的花语是坚韧与守候,它们生长在贫瘠缺水的山间,将整个春天的等待都凝聚成了初夏的绽放,就像化石村在时代洪流中固执守望的乡村建设者们。坚守着对家乡的热爱,默默付出,克服重重困难,只为在合适的时节,让家乡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他们是乡村的守望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深情,守护着乡村的希望与未来,就如同这初夏的桐花,在逆境中绽放,在守候中坚持,克服困难,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