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7月04日

升级民生幸福

青羊区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为更好地做好“一老一小”相关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动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青羊区于日前出台了《成都市青羊区“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2025年修订)》(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聚焦建成惠及全民的养老托育体系,托举“朝夕”美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关键词:设施体系

围绕完善与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的设施体系,《方案》提出:青羊区源城每个街道规划建设至少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机构;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数标准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并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

新城每个街道规划建设至少1处面积不小于1050平方米的为老服务综合体,每5-10万人设1处社区养老机构(含为老服务综合体),其中社区为老服务站不小于350平方米,新建居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数标准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涉农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应统筹考虑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到2025年,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社区至少建成1个社区为老服务站,小区(院、落)为老服务点增至92个,建成并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到2026年,建成区级综合托育机构至少1家,备案托育机构35家以上。

关键词:服务供给

《方案》提出,要提供多元化差异化服务供给。实施兜底服务机构提能工程,依托市、区两级养老服务机构,重点为特困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养老服务。同时促进普惠服务提质扩面,2025年实施公立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服务建设项目3个、新增普惠托位数80个,实施公办医疗卫生机构举办托育服务项目2个,新增普惠托位数250余个。到2026年,全区普惠性养老床位达到600张,普惠托位数占比不低于60%。

推动托育服务优质资源下沉社区。推进“1(托育综合服务中心)+N (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示范性托育机构与社区服务公司合作共建微利型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服务、管理扩容下沉。

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均衡、特色突出、方便可及、全域通享的具有青羊特色的“1+3+N”助餐服务体系。到2026年底,每个街道不少于2个老年食堂,基本建成15分钟“老年助餐”服务生活圈。

关键词:智慧化服务水平

智慧化养老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围绕这一内容,《方案》提出,将把“一老一小”智慧化服务工作纳入“智慧青羊”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实现政府端行业管理、机构端规范发展、用户端便捷选择,建设区级托育智慧化平台。以“康养通”智慧化平台为支撑,拓展应用场景,对辖区老年人精准“画像”,实行动态管理,将居家社区机构三个场景相融合。定期发布智慧养老服务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发挥社会和市场活力,重点扶持安全防护、照料护理、健康促进、情感关爱等领域的智能产品、服务及平台。着力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促进智能技术有效推广应用。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养老场景中集成应用。

打造家庭养老床位、智慧餐厅、智慧养老院等智慧养老示范点。积极探索“互联网+评估”“互联网+养老”模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远程照护服务。到2026年,至少建成1个智慧养老院和1个智慧养老社区。

关键词:社会参与

如何更好地让老年人不与社会脱节?《方案》中提出,积极推进老有所为,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鼓励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支持老年人依法依规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搭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平台,开展社区低龄老年人守望高龄老年人志愿互助活动,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参与志愿服务。推广普及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鼓励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走出家门,主动融入各类兴趣组织。

持续开展街道老年教育学校、社区老年教育学习点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到2026年,实现街道老年教育学校全域覆盖,60%的社区建有老年学习点,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以上。完善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体系,组建专业老年人心理援助服务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青羊区供图

--> 2025-07-04 袁弘 升级民生幸福 1 1 成都日报 c151028.html 1 青羊区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