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喜德县,一个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小县城,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主要农作物的马铃薯,由于品种落后、种植粗放、缺乏技术,产量连年下降。
2017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学园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韦献雅,主动向学校党委申请,到凉山州喜德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村发展脱毒马铃薯等种植技术。“通过植物生长最幼嫩的部分不带病毒的原理,把植物的0.2毫米到0.5毫米剥取下来生产脱毒苗,它就可以高产。”韦献雅说。
面对脱毒苗这种“新玩意”,要不要种?该怎么种?能不能有收入?当地农户心里满是疑问。韦献雅便一户一户说服,一片一片试种,将培育的脱毒马铃薯种薯与当地老百姓自留种进行比对种植,产量提高了30%到50%,帮助种植户每亩增加1000元至1500元的经济收入。
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村民的极大认可,韦献雅还帮助喜德县建立了标准化育苗大棚,成功育苗100万余株,苗子全部免费发放给老百姓。
“袁隆平院士曾说‘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韦献雅主动请缨前往凉山州喜德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帮助贫困村培育发展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将更多的“种子”撒向乡村,让农业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