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免申即享’,相关部门主动匹配企业资质与政策条款,我们无需主动申请,就精准、快速地获得了奖补资金。”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称,“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成都市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当前,成都市全面推进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改革。这一政策资金兑现方式如何实现“零材料”“零跑腿”, 如何节省企业成本、支持企业发展?近日,记者对通过这一方式兑现了支持资金的企业进行了采访。
改变资金兑付方式
政策主动上门找企业
“现在省心多了!‘免申即享’让政策兑现从‘企业追着政府跑’变成了‘政策主动上门找企业。”蜀韵天府熊猫创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杜文超回忆道,“以前申报资金要打印材料,去区上相关部门盖章,再送到市级部门,有的时候从申报到拿钱要用两三个月。”
据悉,要实现“免申即享”,成都从政策源头进行了把控。在惠企政策联审机制方面,成都市新出台各类惠企政策条款在制定时须就“免申即享”可行性进行评估并优先考虑采用“免申即享”方式执行。
市商务局出台的新一批次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率为30%、市文广旅局新印发的旅游业相关政策则达到了54%,高新区明确新出台政策“免申即享”率低于30%将不予通过并建立“免申即享”项目预算即时申请制度……
“这次我们被认定为成都市文旅消费新业态特色项目后,不用申请兑现,直接就等着拿钱。”杜文超说,“如此一来,企业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在项目的运维上。比如近期我们就准备把熊猫时空馆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成都航天凯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同样感受到了变化:“去年,我们安排了专人负责时时关注政策,害怕错过申报时间。没想到,今年不用跑腿申报,政策资金已经直接拨付到账上了。”据悉,该企业所在的郫都区今年将现有8个政策进行优化,“支持新办新引进服务贸易主体”等20条事项由“易申快享”变为“免申即享”,“免申即享”率由去年的21%提升至目前的35.97%,2320.25万元奖补资金无需申报,主动兑现,618户企业在家坐享政策红利。
打通数据壁垒
企业“一次都不跑”
“免申即享”的核心在于让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成都全力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整合联通企业证照、上规入库、税收社保等关键涉企数据,凡是可以直接抓取的数据信息、部门可以共享的证明材料,一律不再要求企业提供。
今年5月,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以“免申即享”方式兑付了“通过国家大模型备案登记”奖补事项,通过跨部门数据互通、智能比对等手段,各家企业在“一次都不跑”的情况下,分别收到100万元奖补资金。
6月,成都华医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在享受温江区“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建站资助”时,体验了“免申即享”的极速兑付,10万元资金直达账户。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高菲说,“过去为一份申报材料或是审计报告,需要我们加班整理数据、反复修改材料内容。如今全程‘零材料’提交,由政府通过数据共享、协同审核自动验证我们企业的相关信息,我们只需要确认兑付意愿、提供收款账户,非常省事。”
在金牛区启动的“升规提质发展奖励”等18项“免申即享”事项中,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社保、企业注册等数据共享瓶颈,建立惠企资金审批绿色通道,总计近6000万元“免申即享”政策资金精准直达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500余家企业账户。新都区的86家企业有同样感受,上半年新都区强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高效兑付,累计兑付1000余万元。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我们将提升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的比例,还将推动出台系列‘易申快享’类政策,进一步精简材料申报、优化流程,持续提升企业对惠企政策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茜 刘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