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7月08日

辐射周边 带动全域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强化极核城市功能

从“轨道上的成德眉资”到“产业协同的成绵遂乐雅”,再到“山海相连的飞地园区”!

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一连串充满“速度与激情”的政策组合拳重磅出击:织密成德、成眉市域(郊)轨道交通网,让都市圈跨城通勤像“串门”一样便捷;创新“总部+基地”“设计+转化”产业联动模式,激活成德绵产业发展新密码;提升成阿、成甘飞地园区“造血”能力,为欠发达县域送上发展“金钥匙”。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主引擎”,成都深度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布局,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建设,一边全力“修炼内功”提升城市能级,另一边化身“超级磁场”,以强劲辐射力带动周边区域“组团升级”,在国家战略版图上画出一道亮眼的协同发展轨迹。

“攥成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1—5月份,成都都市圈晒出亮眼产业“成绩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出全省2.8个百分点 。

拆解这份“半年卷”,在成都极核引领下,德眉资三市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区域协同发展活力尽显。

这份数据的背后,是成都极核引领,四市协同共进的真实写照。“我们将在眉山建成全球最大的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光学薄膜生产基地。”谈及企业在都市圈的布局,今年79岁的菲斯特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吴庆富目光如炬。

“目前基地已经竣工并部分投产,全面投产之后,将具备年产300万件光学屏和3000万平方米光学薄膜的产能。”作为一家从成都双流农家小院起步的企业,菲斯特已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掌握超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吴庆富表示,“企业生在成都、长在成都,未来还要在这里继续深耕发展。”

据省同城化办消息,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9条重点产业链,成德眉资各具优势,以“链”为媒,深耕产业协同。截至目前,新型显示产业链、锂电产业链、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分别以103.9亿元、100.21亿元、76.54亿元成为成都都市圈年度投资额前三位。

朝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目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还将继续带动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编制新一轮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配套等,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和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

“挑大梁”

18%土地擎起四川经济版图60%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版图中,以成德眉资为“内圈”,绵阳、乐山、遂宁、雅安为“外圈”的成都平原经济区,正以成都为核心增长极,通过推进一批跨市域合作示范区、打造1小时资源供应圈,形成强劲的区域协同效应。这片占全省约18%土地面积的区域,已贡献超60%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驱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这片热土如何持续释放发展潜能,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意见》指明方向——以成德绵产业联动区建设为突破口,探索“总部+基地”“设计+转化”等跨市域合作模式,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

实践成果印证着路径的有效性。在绵阳科技城新区中久大光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全自动生产线蓝光闪烁,车间主任介绍:“这批产品明早发往成都,用于5G基站核心部件制造。”成绵产业联动紧密,供货周期缩短40%。

同时,遂宁安居区蜂巢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与成都新能源车企建立“订单式”生产模式,每月供应超10万组电池,形成“1小时供应圈”;乐山五通桥区晶硅光伏产业基地与成都共建四川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中心,“研发在成都、生产在乐山”模式使企业产能提升30%,产品远销东南亚。

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以成都都市圈为先导,推动一批跨市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对于成都平原区建设,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信心十足,要推动雅安与成都共建亚蓉欧雅安组货基地,推动乐山市夹江、井研建设成乐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成德绵产业联动区建设,加强成德绵眉遂深化电子信息产业协作。同时,推进绿色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提高成阿、成甘飞地园区建设质效,实现带动五区共兴发展。

“架起桥”

12小时“夕发朝至”拉近东西互济时空距离

“12个小时,夜晚的时间,睡一觉就回家了!”7月1日全国列车运行图更新后,成都至上海、北京新增“夕发朝至”动卧列车,让在蓉投资的长三角企业高管们兴奋不已。每日两班,夕发朝至,一觉横跨2000公里,不仅为商务出行旅客带去更多选择,也为假期出游的市民带来便利。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和“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擘画了全方位推进东西部协作和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

“夕发朝至”的动卧列车带来的交通网络优化,不仅重塑了时空概念,更成为吸引产业资源的强磁场。如今,成都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均通动卧,构建起“日达全国、夜抵核心”的高效出行网,重塑时空概念,成为吸引产业资源的“强磁场”。

东西互济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平衡性不断增强。今年1月,成都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投资促进活动,推动意向与签约项目落地,增强“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2月,奔赴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多城为支点,开展“1+4+N”系列活动,签约重大产业化项目,打造“投资成都”城市品牌。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开放通道的支撑下,成都向东、重庆向西,两大都市圈双向开放,与东部地区形成“东部技术+西部资源”“东部市场+西部产能”的优势互补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是川渝两省市肩负的重要使命。”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渝两地将携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综合服务的“软联通”,做大做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协同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深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带动西部地区加速高水平开放。

案例1

共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依托成都的创新和人才资源,我们实现了从传统水利作业到机器人智能清污领域的跨越。”近日,在“创新共同体 协同都市圈”——2025年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会上,来自德阳的东方水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水利”)主策划陈太坪说。

据悉,围绕成都都市圈“总部+基地”“研发+制造”产业合作模式,东方水利的产品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条研发均在成都完成。其自主研发的“河宝”机器人产品覆盖水库、河道等智能清污场景,在德阳旌湖、成都锦城湖均已应用。

陈太坪表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对外展示的平台和渠道,未来将以成都都市圈为起点向外拓展市场,让我们的机器人产品加速落地应用。

“成德眉资四市科技局将深入实施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强化共赢共建共享,共同推动天府大道科创走廊高质量建设,共同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德阳市科技局局长谢武林说。

案例2

共建西部科学城

一顶帽子就能让人感到凉爽。日前,在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内,研发人员王印庚展示了这顶“科技”十足的帽子,“夏天戴上这顶‘帽子’,可让头部温度比帽子表面温度至少低10摄氏度。”

像这样的“创新”镜头,在西部(成都)科学城里,每天都在发生,并不定时地呈现出成果。

2025年6月16日,成都市首批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启动,10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携16款创新产品集中亮相。其中,来自科创生态岛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综合智能服务机器人在武侯祠“上岗”,为各地游客提供智能导览服务。

协同创新是重庆成都两地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力举措。聚焦“科创圈”,成都与重庆发挥创新转化优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要素互联互通,加快共建西部科学城。

“通过打通线上平台,我们建立了定期对接机制,把企业需求和资源供给结合起来,探索两地企业的精准对接渠道。”成都天投集团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负责人阎妍介绍,成都科创生态岛正与重庆明月湖科创园区联动,聚焦科技企业孵化与成果转化,营造更具活力的区域科创生态。

事实证明,成渝科创互动愈来愈紧密。5年来,两地协同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6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不断加快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

案例3

打造东部产业承载地

“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成都集研发、设计、施工、装备、服务于一体。”谈及当初为何将公司从上海整体搬到成都,四川拓及轨道交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更让他感叹的是,项目从最初接触谈判到最终确定落户成都市,用时不到40天。

高效的政务服务展示了成都对接东部产业的热情和决心。当前,国家正积极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成都作为我国中西部的重要中心城市,正在书写东西协作新篇章。

今年5月8日至10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在成都举办。作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门类的省份,成都更是在其中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

成都与华为牵手20余年,从最初的研发发展到了如今的成都制造、成都生态、成都应用,已经将创新的种子植入了城市发展的脉络,并释放集聚效应,助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万亿级。

同样的还有科大讯飞,在成都先后成功落地了天府新区全国数字音乐业务中心、讯飞“成都智谷”、蒲江AI产业基地等项目,目前在成都高新区打造的“讯飞星火大模型全国软件工程总部”与“讯飞生态产业中心”项目已启动建设,未来将进一步汇聚产业生态,培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

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外溢产业,促进成都与沿海地区产业互动、要素流通、互促互惠。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欢 周鸿

--> 2025-07-08 黄欢 周鸿 辐射周边 带动全域 1 1 成都日报 c151172.html 1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强化极核城市功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