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第十届四川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分区赛在成都大学开赛。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24所高校的代表队要进行为期3天的激烈比赛。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教育部确定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四川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已连续举办九届,本届比赛为第十届,不仅吸引了省内高校参赛,还特别邀请了省外高校参赛,参赛队伍共计82支,348名师生同台竞技,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结构设计竞赛是一种以工程结构设计与制作为核心的竞技活动,通常给定一个特定场景,要求设计满足承重、抗震、抗风等性能的结构。
“本届大赛分为结构组和岩土组两个组别,分别以‘乌篷船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顺层滑坡支护设计与施工’为题目。”第十届四川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评审专家、成都大学教授唐然介绍。
大赛中,参赛选手将在模型设计制作、加载测试、陈述答辩3个环节展开激烈角逐,竞争结构组和岩土组的奖项,并将遴选出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竞赛的4支代表队。
量尺寸、裁材料、搭骨架……比赛现场,各参赛队伍围绕赛题要求,将轻薄的竹材化作承重数十公斤的模型,不断挑战着结构效率的极限。
“岩土组中,参赛团队需用限定规格(60cm×40cm×5mm)的竹板材,设计抗滑支挡结构。”唐然介绍,参赛团队通过优化墙体倾角、设置排水孔及锚固系统,使其在模拟顺层滑坡的阶梯加载中,承受30—50公斤的滑坡冲击。
结构组中,西南交通大学参赛团队带来了以江南特色乌篷船为载体的模型。“我们的船重量很轻,却拥有超想象的承载力。”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指导老师苏启旺介绍,项目从赛题研讨到制作全程贯彻“精益求精”的理念,通过计算机软件反复优化与验算,实现了超轻重量与超高承载力的完美平衡,将结构、力学、美学融于一体。“在方寸模型中践行工程理念,于荷载考验中锤炼科研素养。”唐然介绍,比赛明天将进行加载测试,参赛模型依次接受尺寸核验、动态加载等多重考验,根据结构合理性、创新性、制作工艺及承载能力等标准进行综合评分。最终比赛结果7月8日揭晓。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