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01版 今年6月,四川天府新区出台《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先拨后股”先行先试实施办法(试行)》,提出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专项资金池,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将科技计划项目与股权投资有机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其实不只有成都,从全国层面来看,上海、西安、重庆等许多城市都已率先开展了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的探索。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今年1月—4月,全国科学技术支出2953亿元,同比增长3.9%。由此可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模式,已然成为国内众多城市精准破解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激活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打法”。
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
到2027年累计支持项目不低于100项
根据《方案》,2025年到2027年,首期设立财政“先投”资金2亿元,国有投资平台配套组建相应的专项接续基金,累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低于100项。
哪些项目为重点支持对象?《方案》明确,重点支持“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领域,已走下实验室、尚未走向生产线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聚焦优秀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我们希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无偿划拨’向‘有偿支持’转变。同时,建立‘财政资金先投+市场基金接续’的拨投结合支持模式,探索传统‘企业申报评审”与“市场发现遴选’结合,以市场逻辑找项目、评项目、扶项目,大力培育‘明日之星’‘未来之星’‘镇园之宝’。”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具体操作而言,在“先投”阶段,由市级相关部门发起设立“先投后股”财政科技支持资金,以科技项目形式投入企业,单个项目平均支持资金200万元,最高可达500万元。支持周期最长5年,并约定后续转股条件;到“后股”阶段,由国有投资平台牵头设立专项接续基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承接“先投”阶段成功转化的项目股权,再给予最长10年的接力扶持;待专项接续基金完成投资后,由企业按原值返还“先投”阶段获得的项目支持资金,实现“先投后股”财政科技支持资金的长效循环运行。
此外,还进一步设置了让利机制,在专项接续基金对项目承担企业转股之日起3年内,允许企业实控人及团队回购专项接续基金持有的50%股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本报资料图片 制图 江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