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去了一趟河北,回来手机(内存)多了大约7个G,一看全是河北文旅发送的彩信。”近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6天旅游期间,他收到了河北文旅的“彩信轰炸”引发热议。据报道,河北文旅厅回应称,其与三大移动运营商均有合作,彩信仅旨在进行文旅宣传。若感到困扰,游客可致电运营商取消。
当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通过彩信做文旅宣传和推广,是各地的通行做法。但过于热情,也会让人反感。究其根本,初衷虽好,但却没有考虑到游客的体验和感受。
文旅宣传固然是各地展示自身的亮丽名片,但更应是游客初来乍到的贴心指南,只有从他们的真实需求出发,恰到好处地让他们感到舒心,才能让文旅服务更精准有效。
就内容而言,不少城市文旅宣传视频往往大同小异,以此作为宣发材料层层重复发送,不仅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自说自话的心理。打响文旅品牌,不光只是介绍本地的风光、文化与历史,各种实用信息是否有效送达游客,也考验着各地文旅推广和宣传的方式与手段。
比如,围绕不同时段抵达的游客,可推送不同内容的文旅信息:一早到来的,有一整天的游览时间,那么就可以着重推荐特色景点、出行路线;中午时段的,则可以侧重就餐需求和夜间出游建议;深夜才落地的,可以提供当地公共交通乘坐指南、旅店地图标注,以及给出住宿参考价格等。
再比如,不需要在游客到一个城市就推送一条信息,而是可以将省内不同城市旅游信息打包整合,借助AI客服等手段,让游客可自行点选感兴趣的城市、景点、美食等,然后再推送具体内容……从“城市想说”到“游客想要”,这都需要相关部门拿出更多创意内容、聚集更多服务资源。
改变“彩信轰炸”等方式是表,转变背后的文旅服务理念才是里。文旅推介,归根结底是一种服务,它必须有温度,才能充分展现一个地方的细节,它必须有实效,才能润物无声,真正助力地方文旅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