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熊猫基地的竹林之上,当望平坊河畔传来街头艺人阵阵美妙的乐声……不远处,成都市级重点园区东郊记忆艺术区内,天府设计产业园飘来阵阵咖啡香,红砖厂房改造的时尚工作室里,年轻的创业者灵感来袭,写下最新版文创设计方案。
在成都成华,从“八张文旅名片”到遍地开花的影视园、设计园、文创园,处处涌动着文旅产业的蓬勃脉动。锚定“熊猫之都·活力成华”区域品牌定位,成华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突出资源优势,塑造区域品牌,持续放大区域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成华走走看看。依托“八张文旅名片”推动IP价值转化,立足“立园满园”培育特色产业,在强链补链延链、培育“镇园之宝”“明日之星”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描绘着更加生动鲜活的文旅新图景。
用好用活大熊猫IP
“八张文旅名片”串珠成链
据悉,成华区正在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文旅符号,重点推出“八张文旅名片”。除了到东郊记忆感受工业风与时尚潮流的碰撞外,还可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看“花花”、到国家级旅游休闲特色街区望平坊打卡网红店、到烟火气与美食并存的建设路吃小吃、到成都最大商业综合体之一的华润万象城潮牌店购物、到拥有7万件藏品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都是许多中外游客打卡清单里的热门点位。
“‘八张文旅名片’不仅是国内外游客游览成都的打卡地,更是城市文脉与消费活力的双重载体。”成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八张文旅名片”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成华区正在擦亮大熊猫、工业文明两张IP名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让游客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领略深厚的人文底蕴,进一步提升成华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大熊猫”为例,作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所在地,成华区深挖“大熊猫”文旅价值,持续以“熊猫家园”“自然与环保”等为主题举办文学、音乐、绘画、演艺、设计等竞赛活动、演艺活动,持续激活“票根经济”。
刚刚落幕的“熊猫家园·全球共赏”国际创意联展,在为期一个半月的展览中,以大熊猫文化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件作品,涵盖雕塑、绘画、潮玩、视觉影像、AR全息动画等形式,颇受市民游客喜爱;《大熊猫》舞剧、《熊猫》音乐剧等精彩剧目陆续推出,先后在成都大运会和世界科幻大会及各类重要活动期间展演超1000场;此外,该区还携手音乐家廖昌永发起“熊猫音乐孵化计划”,推出《熊猫之家》等系列原创音乐作品。眼下,跟着“熊猫”游成华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大熊猫”品牌持续擦亮,为城市注入高雅的艺术气息和消费活力。
文旅消费活力涌动
流量变“留量”
当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涌入浓浓“赛博”风的工业遗址,在红砖墙前定格成都时刻;当一个个活力四射的文创企业、机构扎根园区,孕育出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地处成都主城区,成华区深耕“文旅+”赛道,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业态培育壮大文旅主体,构建起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区内丰富的产业载体和创新融合业态,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土壤。在东郊记忆,自然纪录片品牌BBC EARTH与浪美术馆联合推出的《BBC EARTH极地生灵数字影像大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体验,《wāwáwǎwà》公共艺术计划特别展以园区内六大标志性场景为画布,让市民游客在漫步中体验艺术漫游的乐趣。以“文旅流量”带动“消费增量”,东郊记忆激活文旅消费活力,培育形成“日逛展、夜看秀、全时购”的多元消费场景,成为“Z世代”热门打卡地;在天府设计产业园,上百家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及龙头企业聚集,作为四川省首个工业设计赋能基地,园区依托天府设计展览馆、天府设计学院、天府设计产业基地,为文创设计类企业机构提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吸引了大量年轻创客聚集,撬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多元一体的园区业态为多元化文旅体验夯实了基础,融合创新更是擦亮了成华文旅的辨识度。今年初,中国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年度盛典”在成华举行,成华再次向短剧行业头部企业、影视大咖、专家学者展示了这片热土优质的影视环境、享誉全球的文化IP、丰厚的文旅资源。以位于二仙桥的沐火网络视听谷为例,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精准定位影视音乐、微短剧、MCN等领域,将传统仓库空间重塑为全国知名的网络视听产业聚集地,目前吸引了多家成长型企业入驻,逐步形成“文创+”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年轻的创业型企业星空无垠为例,其专注于互联网直播运营及头部主播打造,成立仅4个月即成为抖音直播平台西南地区业绩增长最快的MCN机构,截至目前,签约打造娱乐主播、抖音达人近千名,整合全平台粉丝量过亿。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华的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文旅消费活力显著提升。以此为基础,文旅资源与商业消费活力正在“双向奔赴”,以成都万象城为例,通过新中式游园会、“加菲猫家族·奇幻大冒险”全国首展、英国艺术家MATT HOPE装置艺术展等文旅新场景赋能,人气、商气活力满满,去年客流量突破4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
“跟着赛事去旅行”蔚然成风
“文旅+”红利持续释放
随着第12届世界运动会脚步临近,成都正式进入“世运时间”。在成华,“跟着赛事去旅行”蔚然成风,从飞盘到攀岩,从陆地到空中,世运会“同款”项目在市民游客间流行开来,“赛事+”带动城市旅游人气、商圈消费热度飙升,体育赋能文旅消费趋势凸显。
“嘀!”一声清脆的哨声,吹响了2025成都飞盘公开赛的号角,飞盘于选手间飞速传递,在城东体育公园上空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该赛事连续三年在成华举办,本届吸引了更多新面孔踊跃加入。接触飞盘一年多的思思是第一次参赛,在她看来,飞盘的魅力在于运动中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对此,中国团队飞盘国家队主教练何志豪坦言,很开心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飞盘运动。在他看来,成都飞盘运动氛围浓厚,各俱乐部逐渐兴起,这也是国家队在世运会前选择来此集训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巧妙融合2025成都世运会元素,在城东体育公园推出文创市集、轻食点位,结合成华区文旅资源推出“赛事观光打卡路线”,带动赛事消费热潮。
不仅仅是城东体育公园,凭借良好的赛事环境、雄厚的粉丝基础、先进的硬件设施,“赛事+”效应在成华持续发酵。在东郊记忆,全民共享的世运嘉年华活动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运动过节、观赛度假”,提前感受世运会的热烈氛围;在成华区量子介数字文化双创产业园,一场国际电竞赛“无畏契约源能亚洲邀请赛”吸引了数万人次现场观赛和体验联动,在带来高水平竞技的同时,这场赛事为举办地吸引了众多线下观众,跨省占比近50%。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从场内到馆外,从线上到线下,“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活力。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从一句口号化作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赛事活动,深度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开启“体育+文旅+消费”融合发展新篇章。
深入推进文化、商业、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成华区以熊猫基地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牵引,全力推动“八张文旅名片”串珠成链,积极培育更多文旅产业新增长点,全力打造“熊猫之都·活力成华”,为“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体品牌贡献更多成华力量。
卢佳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