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创新建立小区(片区)治理健康预警体系,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新都区优化智慧应用场景,部署“无人机全域巡检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白江区、新都区立足基层减负增效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青白江区:
建立健康预警体系
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青白江区弥牟镇国光社区蜀韵南庭小区里,新建的和韵亭变身邻里空间拉近居民距离,新投用的非机动车停车棚解决了停车难题……随着全镇25个微民生项目的推进,居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从曾因物业矛盾纠纷问题突出被“红色预警”到整改变身“绿色健康”小区,精准治理的背后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白江区立足基层减负赋能,创新建立小区(片区)治理健康预警体系,以“红黄绿”三色预警精准画像治理状态,推动基层治理由被动响应向主动干预转变,有效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记者了解到,该体系设置了重点人群关注、特殊人群关怀、民主协商议事等17项指标,覆盖小区治理关键要素。依托“报表通”平台,高效汇集全区492个小区基础信息,将100户以下老旧小区整合为36个片区。同时建立“双轨预警”机制,对预警指标逐项设定预警阈值。依据小区指标预警情况综合考量,确定小区“红黄绿”三色预警并推送属地,“红色”预警纳入区级重点整治,“黄色”预警由镇(街道)对照问题指标优化提升,“绿色”小区(片区)由镇(街道)做好持续巩固。
“该体系运行以来,实现区级10个部门与7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数据共享、集中研判、协同处置,推动28个问题小区专项治理,解决热点问题40余件,实现9个小区(片区)降级转化。”青白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都区:
深化香城“智”理
助力减负增效
“以前每天要花大量时间收集数据、填报表格,同样的数据要重复录入多个系统,加班加点是常态。”新都区大丰街道工作人员肖宁感慨道,“自从‘香城一线通’优化后,数据自动同步共享,一端采集、多端使用,还能让居民参与录入并且实时更新,我们能腾出手来做更多实事了!”
这是新都区依托智慧蓉城建设,深化科技赋能、提升减负质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确保问题整改取得的实效。记者了解到,该区坚持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同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针对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的数据采集多头重复、排查任务重等难点痛点问题,通过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数据有机耦合、强化数据动态管理运用等方式优化“香城一线通”智慧应用场景,创新部署“无人机全域巡检”平台,主动巡检发现土地房屋、市容环境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实现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成效。
“过去巡查复耕点位、在建房屋、人居环境时,5个人跑一整天都查不完一个村,现在有了定制巡检路线,我们终于从‘人盯人’的疲劳战中抽身出来了。”清流镇工作人员刘勇指着无人机介绍道,优化后的“香城一线通”通过无人机设定的算法,自动识别问题、提出预警、监督整改,并且在节假日重大保障和安全隐患巡逻工作中,还能提供调度支撑和灾情预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丹 陈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