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日前,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定》,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会明确,成都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三城三都”影响力持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2000亿元、4700亿元、1800亿元左右。到2030年,以文润城、以商兴城、以旅塑城、以体营城的发展格局全面呈现,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能级迈上新台阶。
会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将思考和行动与市委决策部署保持一致,拼搏奋进,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执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塑造文商旅体特色品牌
激发深度融合发展综合效应
成华区将突出资源优势,塑造区域品牌,持续擦亮“熊猫之都·活力成华”区域品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成华走走看看。突出“立园满园”,培育特色产业,提质打造“八张文旅名片”,继续在IP价值转化、强链补链延链、培育“镇园之宝”“明日之星”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开放共享,提升服务品质,坚持以市民和游客为中心,聚焦“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更好促进文旅场景、消费场景、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突出改革创新,完善保障机制,更好激发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综合效应。
简阳市将紧紧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立足“国际空港门户枢纽城市、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全省丘区乡村振兴示范”发展定位,聚力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城市引爆、客群引流、产业引聚”,打造“天府门户、空港简阳”城市品牌,提升“近悦远来乐享简州”服务品质,构建“融合发展协调联动”产业格局,持续深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方位塑造“状元之乡、克芹故里”文化标识,多元化印刻“成都走向世界的起点,世界走进成都的首站”城市印象,加快建设成都市域副中心,率先建成全省首个百强千亿县。
崇州市将深入实施“三大行动”,积极探索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崇州实践。一是深入实施商圈能级提升行动,全力打造彰显时尚范的高铁商务区商业中心、体现蜀州味的罨画池文旅商圈,全面提升县城消费品质;二是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提质建设街子古镇群康养旅游度假区,加快成为百亿级文旅产业园;三是深入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不断丰富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全力打造城市“乡村游”首选地。
构建多元融合产业体系
深化融合发展改革创新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能够为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下一步,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推动工业与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协同并进,为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更多工业力量。具体来看,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以工富文,塑造城市文化新内涵;以工兴商,拓展产贸联动新路径;以工活旅,擦亮工业旅游新名片;以工促体,激活体育运动新动能。
市人社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从3个方面精准发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贡献人社力量。在强化文旅企业用工保障方面,深入推进“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对281家文商旅体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专员联络,精准掌握企业个性化用工需求,促进供需对接,充分发挥共享用工联盟、企业HR联盟作用,强化用工余缺调剂,统筹做好暑假、小长假等用工高峰期24小时调度;在夯实文旅产业人才支撑方面,编制发布文旅产业人才开发指引,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围绕民宿管家、旅拍定制师等文旅产业新职业培训需求,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完善符合文旅行业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支持文旅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在优化人社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会同市文广旅局完善文旅行业劳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推动社保卡“一卡通”在文旅消费优惠、景区及赛事门票预约、交通出行等方面应用,提升“一卡通”文旅领域支撑能力。
市财政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在服务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展现财政担当。全面统筹优化宣传、文旅、体育等领域政策资金,形成系统支持格局,有力保障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推动厚植文商旅体多元融合的产业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商旅体融合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撬动更多优质资本参与文商旅体重大项目。落实支持文商旅体企业发展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深化“银政担”合作,推进小微文商旅体企业贷款贴息,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负担、添便利、增动能。
打好护航“组合拳”
健全完善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保障体系
市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一是精准助力文商旅体品牌高水平培塑,发挥知识产权、环境资源、国际商事等领域的专业化审判优势,持续优化审判机制,不断增强文商旅体品牌的法治内核。二是全力护航文商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文商旅体市场主体全周期司法服务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三是服务保障城市生态高品质提升,严惩涉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府院联动、跨域协同”文商旅体司法保护机制,共同筑牢生态文化绿色本底。
市检察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依法准确打击扰乱文旅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秩序犯罪,扎实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监督专项监督,深入开展“检企面对面”活动,护航“蓉品出川”“蓉品出海”。加强文旅消费场景法治化保障,积极参与全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强化大熊猫、三国文化、青城山—都江堰等文化品牌、地理标志保护,深化对川酒、川茶、川菜、蜀锦等特色产品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聚焦近山亲水畅游、和美乡村漫赏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助力发展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消费新业态,服务建设美丽宜居康养胜地。
市应急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找准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为纲,不断压实安全责任,强化风险防范,健全社会监督、全民参与的协同共治体系,持续增强多元融合产业安全韧性,为城市安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环境和应急保障。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国资国企系统将更主动担当,推动文商旅体产业发展。聚焦文艺创作与文化产业、现代旅游产业、体育赛事产业、特色商业等重点领域,整合市属国企优质资源,持续配套有效投资,服务构建多元文化产业体系。培育高能级市场主体。在景区管理、酒店管理、低空观光、户外旅游等领域引进链主企业,提升品牌服务水平;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市属国企引育品牌管理、项目运营、空间开发、流量转化等新领域专业人才,定期释放专业岗位,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企业人才队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李长乐 刘飞 魏捷仪 粟新林 王丹 晨迪 李艳玲 杨甦 陈恬 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