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新津区获悉,作为“报表通”发源地,该区为减轻基层报表负担,优化政务服务,近期新增20余个多元化应用场景,开发“紧急报表下发”功能、“报表转台账”功能等,以持续迭代的创新实践,破解基层治理顽疾。
据了解,新津区为解决基层“台账报表填报多”的难题,于2022年开发应用“报表通”,让基层从重复填报、多头报送等问题中解脱出来。以村(社区)基层为例,应用“报表通”后,报表的填报量从月均120+张锐减至10张,总体减负超90%。
经过三年时间的迭代升级,今年以来,新津“报表通”又新增20多个应用场景,其中包括:整合住建、教育、民政、人社、卫健、医保、残联等行业领域数据资源,建立低保特困对象、独居及空巢老人、失能人员等120余类业务标签,构建动态更新的重点人群数字台账。
通过“报表通”精准识别全区65岁以上独居老人超1万人,一键生成发放清单,一周内高效完成消防应急包发放;关联电力数据,1075户低收入家庭电费“免申即享”;精准识别全区失能人员,主动发现62名“应享未享”长期照护险待遇人员并上门服务,确保政策福利精准落地。
同时,整合经信、科技等行业领域数据资源,建立覆盖全区的法人基础数据库。精准筛选出1000多家重点服务企业,建立“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60余类企业分类标签,构建“一企一档”画像体系,实现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和精准服务。
2024年,新津区报表通实践经验被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工作指引》。目前,“报表通”不仅在四川全省推广应用,并已在全国13个省的地方政府部署使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