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作业,人体可能会出现体温调节、神经、泌尿和循环等系统的适应性反应,当这些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机体的病变,严重者可能造成中暑,危及生命。按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对当前情况,四川省疾控中心联合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昨日发布了高温天气下户外作业人员的防护提示。
四川省疾控专家提醒,高温天气健康防护注意补充水盐,每15—20分钟补充200—300毫升含电解质饮料或淡盐水,也可饮用一些防暑降温饮品,如糖盐水、盐茶水、含盐清凉饮料、绿豆汤等。同时,日常注意科学饮食,减少高脂饮食,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等的食品摄入,控制高糖、酒精饮料饮用和冰镇品食用。
“可以随身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和物品,如仁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以及冷水、冰块等降温用品,如出现严重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相关专家表示,高温环境作业要注意休息,缩短连续作业时间,采取轮换作业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每1小时到阴凉处休息5—10分钟,工作期间如果身体不适,及时到阴凉、有空调处休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