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四川外贸和成都外贸规模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四川外贸规模首次在历史同期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6.3%;成都外贸规模首次在历史同期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9.4%,拉动同期四川外贸增长7.5个百分点。
成都海关负责人称,在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的情况下,四川和成都外贸运行更是呈现出外贸主体队伍壮大、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外贸“朋友圈”持续扩大三个显著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又靠着什么力量支撑?
鼓励企业“出海”显效应
外贸市场主体规模扩大了近一成
数据说话:上半年,四川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8.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加9.4%,占企业总数的89.8%,合计实现进出口1837.2亿元。
据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外贸主体队伍持续壮大,是今年以来四川外贸运行中的一大亮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增加了近一成。这说明四川外贸发展有着较强的内生动力,而这与持续优化的国际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从事外贸进出口企业数量增多,既彰显出外贸发展的活力与韧性,也表明了支持川货出川、蓉品出海的政策效应显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专家、中智物流智库总经理杨飞扬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上半年四川和成都外贸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其中有持续优化的国际营商环境促进,有鼓励和支持政策措施推动,也有企业主动突围抢抓开放发展新机遇,在多股力量共同作用下,外贸进出口充满了澎湃动能。
成都十分重视外贸发展。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上,成都明确提出要更大力度拓展外贸市场,在稳住欧盟、东盟等传统市场的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动蓉品出川、出海。
围绕鼓励企业“走出去”,把握机遇抢抓订单,成都制定出台了《支持成都企业组团出国(境)拓市场政策》,根据不同区域、规模、订单量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成都还集中发布了2025“蓉品出海”政策机会清单,涵盖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口岸通道支撑保障等方面内容。
与此同时,成都还带领企业主动出击,不同领域的企业组团到国外开展交流对接,寻找国际合作机会。4月21日,由33家企业组成的成都工业领域政企代表团前往沙特阿拉伯对接洽谈,顺利签下超50亿元订单;当天,还有由37家成都经贸企业组团奔赴日本,对日发布经贸合作机会清单173条,集中签约10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超10亿元。
紧接着,成都物流供应链领域企业组团相继前往泰国、老挝,推动在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领域形成18项海外合作项目;成都科技企业组团前往德国慕尼黑,参加德国国际创新科技合作交流会,现场达成18项合作意向,签署2项重要合作协议。
产业集群化发展优结构
外贸产业向“新”向“绿”趋势明显
数据说话:上半年,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出口分别同比增长77.3%、119.1%、34.9%,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141.5亿元,同比增长102.2%。同期,集成电路进口、电脑及零部件进口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外贸产业发展向‘新’向‘绿’趋势明显,这是今年以来四川外贸运行的另一大特点。”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四川外贸发展不仅在“量”上取得了新突破,在“质”上也齐头并进。
站在成都高新综保区海关智能卡口,可以看到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鱼贯而入,伴随一声“嘀嗒”轻响,电子关锁蓝光闪烁,车牌、箱号、重量等信息瞬间被智能系统精准捕获,短短30秒内就抬杆放行。高效通关让这里与全球产业无缝衔接、协同发展。
成都高新综保区聚集了英特尔、德州仪器、戴尔、富士康、莫仕连接器等高端制造企业,进出口规模连续7年在全国综保区序列名列前茅,连续6年位列第一。今年前5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180亿元(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14.9%,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一半。
抢眼的数据,浓缩了四川和成都外贸发展态势,也彰显出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成都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拥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三大类国家级产业集群,已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14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稳规模、提质量,外贸结构呈现不少新亮点。上半年,四川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出口同比快速增长,代表绿色低碳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成倍增长。在外贸出口动能“换挡”活跃的同时,优势产业进口也保持持续增长,上半年集成电路进口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5.8%;电脑及零部件进口同比增长14.2%。
数据还显示,上半年鲜虾、冰鲜三文鱼分别进口13.1亿元、5.6亿元,增长301.8%、31.9%。消费品进口增长的背后,是国内生活消费品质的提升。
跟着新通道做国际生意
外贸“朋友圈”扩大贸易规模变大
数据说话:上半年,与四川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及地区达22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5个;进出口规模超过亿元的贸易伙伴增加4个至112个。
“发货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能摆上迪拜超市,基本上与国内销售和消费时间同步。”又到了龙泉驿水蜜桃成熟的季节,龙泉驿区水蜜桃行业协会会长、四川盘信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维波笑着说,今年开始,龙泉驿水蜜桃出口采用航空运输,最大限度锁住了新鲜度,深受国外消费者欢迎,预计出口至迪拜的销量将超过100吨,还有望首次出口至柬埔寨、英国等市场。
据李维波介绍,得益于成都开通有丰富的国际航线,为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机会,迪拜合作伙伴要求今年的出口水蜜桃全部采用航空运输。今年4月份,成都开通了直飞迪拜全货机航线,成都货物出口至迪拜拥有“全货机+客运航班腹舱带货”国际运输双模式。
“航空运输方式节省流通时间,能够保障货物新鲜度,减少损坏,降低运营成本。”继去年首次进口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后,四川澳美优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最近又从成都航空口岸引进了马来西亚黑刺榴莲,并且每周都要进口一批榴莲至成都。该公司负责人陈杰称,今年4月成都开通了直飞槟城航线,为扩大榴莲进口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新通道拓宽贸易合作半径,也扩大了外贸“朋友圈”。来自市口岸物流办的消息显示,今年以来,成都先后新开、恢复和加密直飞马德里、巴黎、雅典、槟城、迪拜等国际定期客货运航线,持续提升国际交流往来、经贸合作的便利化水平。截至目前,成都在飞的国际及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已增至81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成都的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位居第一。上半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完成货运吞吐量57.2万吨,同比增长22.7%。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