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7月23日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文化底蕴

□储峰 唐伟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仅镌刻着历史的年轮、承载着集体的记忆,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民族的性格,指引着未来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正是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汲取其中的哲学智慧、政治理念、道德规范与制度精髓,体现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执政理念、“革故鼎新、与时偕行”的改革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这一重要思想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既让古老的文化基因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又为传统文化注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深远的影响力,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彰显了为政以德、正人正己,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是至关重要的政治理念。孔子曾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阐述了应以道德为基石进行治理,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表率作用,引领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党的自我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道德自律,不断审视和修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此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底线,做到正人先正己。唯有党员干部自身品德高尚、作风优良,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进而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周易》中蕴含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及“革故鼎新”的思想,深刻体现了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全新的挑战,“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充分彰显了这种“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党的自我革命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破解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难题,推动社会革命持续深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强大活力。

“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反映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这句古老的话语深刻阐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关键作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是生动地强调了重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升华,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深刻揭示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在新时代,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德操守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让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壮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都是这一政德操守的生动实践。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将维护人民利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最高的政治追求和道德准则。

“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等

体现了求贤若渴、任人唯贤、以德为先的执政理念

尚贤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墨子主张“尚贤使能为政”,认为贤能之士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古代,贤能之士被视为国家的宝贵财富,通过多种途径选拔人才,使得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传承和弘扬了这一尚贤文化传统。在新时代,党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将其视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人才的评价不仅看重才能,更强调品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深刻阐述了才与德的关系。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标准,要求干部和人才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忠诚干净担当,正是新时代对干部和人才品德与能力的综合要求。忠诚,体现为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干净,要求干部廉洁自律,坚守纪律底线;担当,意味着在工作中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通过坚持这样的用人标准,我们党能够选拔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等

表现出励精图治、忧劳兴国的担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载舟覆舟”“励精图治”“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等历史智慧,深刻揭示了政权兴衰与人心向背的紧密联系。历史的兴衰荣辱,为我们党提供了深刻的警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正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与汲取。我们党深知,作风问题绝非小事,它关系到人心向背,更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只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到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再到坚决打击腐败行为,一系列有力举措让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通过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我们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储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编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唐伟,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决策资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 2025-07-23 1 1 成都日报 c151841.html 1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文化底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