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7月30日

杜甫草堂用诗歌意象打造沉浸式展览,武侯祠通过数字技术重现三国风云……

以文润城 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武侯祠景区内,游客通过数字人与“诸葛先生”对话,在虚实交互中触摸三国历史。成都正以创新为笔,书写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全新篇章。受访单位供图

牢记嘱托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7月15日,记者一踏入三苏祠博物馆的大门,右手边的展板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讲话就映入了眼帘。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时,前往三苏祠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三年后的盛夏,三苏祠博物馆中朱墙黛瓦、古木参天。正值暑假,展厅里游人如织,观众正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述,感受着一门三苏的家风传承。“家风家教太重要了!‘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这十六字家训放到现在仍然适用。”与丈夫、儿子一同来到三苏祠参观的游客万林芳感慨道,“我们一家每年都要来三苏祠,每次来,这里都有新变化。”

对此,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黄建可谓深有感触。“这两年,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三苏祠博物馆持续发展创新。”文化传承不仅仅是故纸堆里的考古,更是与当代审美、现代科技产生化学反应的再创造。博物馆新开发诗意东坡、苏家家风、诗绘苏祠、乐活东坡共21个品类158款文创产品,实现文创销售收入2224.53万元。2024年6月上线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以12.5万条数据构建起立体化的文化资源图谱。三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吸引了全国甚至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游客专程到访。

千年三苏润天府,从眉山到成都,三苏家风吹进千家万户,更加深入人心。

三场售罄,加演两场仍旧一票难求……今年3月,话剧《苏堤春晓》在成都连演五场,引发一场文化热潮。近年来,围绕一门三苏的故事,不仅博物馆开发出各类互动体验、文化活动、文创产品,更有川剧、话剧等多元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让东坡文化、三苏家风走向全国和世界。黄建告诉记者,自2022年6月到今年4月底,三苏祠游客总量达420余万人次。

与此同时,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创新之姿破圈生长——杜甫草堂用诗歌意象打造沉浸式展览,武侯祠通过数字技术重现三国风云。2024年,杜甫草堂全年接待游客超720万人次;武侯祠接待游客近1400万人次,推出的文创产品多达2200余款。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详见03版

--> 2025-07-30 杜甫草堂用诗歌意象打造沉浸式展览,武侯祠通过数字技术重现三国风云…… 1 1 成都日报 c152073.html 1 以文润城 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