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会
7月26日,随着以“牵手世运 点燃梦想”为主题的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正式拉开帷幕,全球目光都将聚焦成都。体育,凭借其竞技性、观赏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成为文商旅体融合的活力源泉。大运会、世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能够短期内吸引巨量人流,为地区经济尤其是旅游业带来显著提振;体育场馆、马拉松等体育设施与活动能够与旅游、休闲娱乐相融合,激发相关服务行业持续增长。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定》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成都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明确了构建以文润城、以商兴城、以旅塑城、以体营城发展格局的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目标任务,为促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成都要不断发挥赛事乘数效应、叠加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品牌,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
顺势而为
打造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
顺应消费趋势实现产品推陈出新。鼓励成都文商旅体领域的龙头企业顺应消费新趋势,根据“00后”的消费需求特征策划提出一批形式更丰富、体验更新奇、服务更周到的文旅、演艺、体育赛事、文创产品精品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到成都为快乐买单,为情绪消费。
天府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鼓励市内高校、博物馆(院)或相关专业团队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开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设计一批融合体育项目与特色文化IP、建筑风格、风土人情、非遗项目等天府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兼具实用性与收藏价值的“文化票根”。让小物件汇聚起强大消费动能,放大小物件的文化符号价值和社交传播功能,延伸出与成都文商旅体相关的二次社交场景,并让“创意驱动”成为成都文商旅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挖掘资源禀赋塑造特色文旅项目。鼓励相关企业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体育旅游项目。策划筹办“户外用品展会”,为登山、攀登、徒步旅行等户外项目产品发布、展销服务,为山地自行车、水上运动、瑜伽等新户外运动爱好者搭建交流与学习平台。通过社交化场景、沉浸式体验感、多元化社群运营等将展会培育孵化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户外用品展会。发挥龙门山及其他景区的资源优势,构建体育“+山水”“+民宿”“+温泉”“+研学”“+运动培训”等协同发展项目和消费模式,促进文商旅体产业融合发展。
集体发力
培育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生态
打破壁垒、彼此成就,形成基于长期和整体发展价值的“生态化”协作网络。
多部门联动推出文商旅体优惠套票。多部门协同发力,联动提升“体育赛事+文旅项目”的配套服务及优惠福利。如推出“球票+门票+吃住行游购娱”套餐、“享优惠”套票,扩大“票根”的影响力、放大“赛事”的辐射面、延长文商旅体消费链,让“一日游”升级为“深度游”。
搭建成都文商旅体产业(消费)联盟。吸纳体育场馆、地铁、酒店、民宿、餐饮、商超、景区、博物馆、演艺、会展等各类企业(机构)加盟,整合市内文体商旅资源,发动各类市场主体“联动”促消费、“协同”让利给消费者,孵化文商旅体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模式、培育文商旅体全链条消费生态。
打造跨区域文商旅体消费市场联合体。与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城市的商务、文旅、体育等部门合作,基于各城市的文商旅体市场潜力和资源优势,通过资源共享、联动开发、优势互补,深化区域间消费领域的协同合作,打造跨区域文商旅体消费新生态。
向区域内相关商家和经营者发布禁止虚假宣传、提升服务质量、共筑满意消费环境的倡议;倡导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满足新时代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夯实文商旅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根基。
破除障碍
增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动能
完善多部门协同的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机制。要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促进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一体开发、实现要素交易市场制度规则协调统一,打破产业边界、破除行业壁垒,推进文化体育旅游产品互嵌、市场共拓。
统筹多部门资源策划标志性融合发展项目。统筹商务、文旅、体育部门资源,与相关市场主体合作策划标志性的爆款文商旅体融合发展项目,如策划举办重大电子竞技赛事活动、电子竞技周边产品展会,推动新兴体育项目发展,激活新兴体育项目的相关消费。
打造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营销网络。培育“大屏+小屏+网端+热稿”多屏互动的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传播生态,融合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巨大能量,提升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传播量级;通过议题设置、互动策划等方式,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事件,让传播模式突破受众圈层,提升文商旅体的社会关注度。比如,苏超、浙BA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正逐步发展成为现象级体育文化事件。统计显示:7月5日南京对阵苏州的足球比赛共有60396名观众到现场观赛;苏超吸引了大量江苏省内游客异地旅游消费,也吸引了许多省外球迷,拉高了江苏游热度。体育赛事正为餐饮、交通、住宿、景区门票等线下文旅消费带来泼天流量,成为扩大消费的“引流神器”。
提升影响
打造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引擎
持续升级体育赛事活动“矩阵”。以大型体育场馆为依托,引进羽毛球、乒乓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有影响力的精品单项国际体育赛事,让专业体育迷、电竞爱好者及普通市民都能感受体育的魅力。从场地设施提档升级、服务保障优化、赛事规范管理等方面优化职业联赛的服务保障,更好满足观赛需求、提升观赛体验。策划举办自主IP的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项目电子竞技赛事,满足本土草根玩家的参赛需求,为高水平职业选手提供竞技舞台,推动本土电子竞技产业生态升级。
培育“体育场馆+”文商旅体发展生态。提升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能力。除了场地租赁、场馆运维、活动保障外,鼓励开发场馆的商业运营、文化展演、社区服务、无形资产开发等复合功能,形成“以馆养馆”的生态链。引导形成“体育场馆+商业项目+住宅”的开发模式,撬动体育场馆周边片区的综合开发,避免部分场馆因交通不便、配套不足、远离市中心而人气不足。
——2024年度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咨政服务能力建设专项重点项目“后大运时代成都场馆体育资源优化利用研究”(项目编号:YJZX-2024-ZZZD-11)成果(作者系成都体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