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7月30日

首发概念经济: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消费场景

□李晶 毛杰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首发经济,为巴蜀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势能。首发经济,本质是通过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门店等首次发布或落地,形成消费热点、市场引力与品牌效应;而“首发概念经济”更进一步——它以概念创新为核心引擎,将科技突破、文化IP、生活方式革新等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消费场景,通过概念首发、场景落地、价值延伸的全链条运作,让“尝鲜”“追新”“探妙”等成为文旅消费的新锚点。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成都要聚焦以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塑造全市文旅产业新亮点,发力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新一线城市榜首”的超大城市和活力之都,成都拥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年均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具备孵化首发概念经济的优渥条件。对此,成都可以首发概念经济为支点,推动文旅融合从“资源叠加”向“价值共创”跃升。

厚植“潮文化”土壤,激活原创概念源动力

成都连续多年净流入人口接近20万,且基本以青年为主。成都年轻群体敢为人先、包容多元、超前消费的潮理念,是首发概念经济的核心驱动力。要将这一文化特质转化为创新动能,需从三方面发力:

培育“概念孵化实验室”。联合高校、头部企业、设计机构共建“首发概念创新中心”,聚焦古蜀文明、市井烟火、未来科技、国际时尚等特色方向,每年孵化50—100个具有成都辨识度的原创概念。探索以金沙遗址“太阳神鸟”IP为核心开发“古蜀星际”元宇宙特展,结合“川剧变脸”技艺设计“非遗+密室逃脱”互动概念,让传统文化在首发概念中焕发新生。

打造“潮人共创平台”。发起“成都首发创意大赛”,面向全球征集文旅融合概念方案,获奖项目可获得场地支持、资金补贴和流量推广。鼓励年轻人参与概念设计,允许消费者投票决定商圈的“季度首发主题”,邀请网红博主参与“限定款文创”的联名开发,让“用户共创”成为概念创新的重要路径。可选择在远洋太古里、晶融汇购物中心、铁像寺水街等潮流地标举办落地活动。

设立“概念保护基金”。加强文旅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对原创首发概念给予版权登记补贴,建立“山寨预警”机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侵权行为。推动“概念确权—价值评估—交易流转”体系建设,让优质概念可交易、可增值,激发持续创新动力。

升级“文旅示范城市”能级,构筑首发概念承载体系

以成都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为契机,打造“全域覆盖、层次分明”的首发概念承载网络:

建设“首发概念核心区”。在春熙路—太古里商圈,划定“首发概念试验区”,开放特色街区外摆空间,拓展文旅消费场景,加强宣传推广支持,扩大品牌市场影响力,吸引国际品牌将亚太首秀、全国和西部首发放在成都。在交子公园商圈,依托金融城的现代氛围,推动奢侈品牌结合蜀锦工艺发布“成都限定款”,鼓励科技企业举办“未来生活方式”全球首展。在宽窄巷子商圈,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小众文化领域的首发活动落地。

培育“首发概念特色街区”。在锦里、琴台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非遗首发概念聚集区”,支持蜀绣、竹编、皮影、漆器等非遗项目发布“传统工艺+现代设计”新品。在东郊记忆、梵木创艺区、U37创意仓库等文创街区,建设“青年文化首发地”,聚焦live house新演出、独立设计师新作、小众潮玩首展等,形成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的差异化特色。

完善“首发概念服务配套”。升级文旅便民服务网络,在首发活动密集区布局“概念体验站”,提供存包、讲解、应急服务等“一站式”支持。开通“首发专线”公交,串联各首发场景,发放“概念打卡地图”,让游客便捷体验多个首发项目。可重点覆盖宽窄巷子、春熙路、建设路美食街等热门区域。

打造“标志性商圈”矩阵,搭建概念落地立体网络

立足世界级、都市级、区域级标志性商圈体系建设,让每个商圈成为首发概念的独特载体:

世界级商圈突出“国际范”。以春熙路—盐市口商圈、环球中心商圈、IFS国际金融中心商圈为核心,对标纽约第五大道、东京银座、伦敦国王十字街区,重点引入国际品牌全球首发、跨国文化艺术首演。举办“全球首发概念周”,吸引全球媒体聚焦。

都市级商圈彰显“成都味”。在交子公园商圈、武侯祠—锦里商圈、建设路商圈等,打造“本土概念首发高地”。支持川酒、川菜、川茶等“川字号”品牌发布“新派川味”概念产品,推出“杜甫诗词+低度果酒”联名款,首发“川菜料理艺术剧场”,让本土元素与现代消费碰撞出新火花。

区域级商圈聚焦“烟火气”。在各区县商圈、特色小镇,发展“社区型首发概念”,打造“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举办“邻里创意市集”“家庭主题首秀”,让首发概念走进日常生活。比如,可在温江国色天乡推出“亲子农耕+未来农场”体验展,在郫都川菜小镇首发“川菜大师工作室”限定课程,等等。

借势“节会经济”机遇,放大概念联动效应

以西博会、熊猫消费节、糖酒会、酒博会、世运会等活动为纽带,构建“节会+首发概念”的联动机制:

打造“节会首发IP”。在西博会设立“文旅融合概念馆”,集中发布年度重点首发项目,联动知名车企结合“绿道经济”首发“氢能观光车”,联动景区推出“智慧旅游无人商店”首展;在熊猫消费节期间,举办“熊猫IP全球创意大赛”,获奖作品将开发为限定文创并在宽窄巷子、锦里、熊猫基地等地首发,形成“节会引爆、全城联动”效应。

创新“概念消费链路”。依托节会流量设计“首发概念+全域消费+票根经济”权益体系,凭糖酒会入场券可兑换川菜博物馆的“大师烹饪体验”,持西博会门票可享周边景区折扣,让“一张票根”串联起“观展—体验—消费”全链条。在节会期间推出“概念盲盒”,消费者随机获得春熙路、建设路、九眼桥等不同商圈的首发体验券,激发探索欲望。

拓展“节会概念外延”。推动节会从“展示交易”向“概念共创”升级:在酒博会期间举办“川酒+文旅”概念论坛,孵化“白酒庄园研学之旅”“酒糟文创设计”等新场景;借助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首发“成都故事”微短剧IP,联动景区打造剧中同款打卡点,让节会成为概念输出的重要窗口。

推出“世运主题首发矩阵”。以世运会相关场馆为核心,联动周边特色古镇、湿地公园、乡村景区,打造世运主题核心覆盖圈,实现世运活动触手可及的便捷体验。在场馆内首发“世运吉祥物+古蜀元素”联名文创,推出“智慧观赛+AR导览+AI智能问答”全新体验;在特色古镇举办“世运非遗”首发活动,将地方传统舞蹈与体育竞技结合,设计“传统舞蹈健身操”首演;在湿地公园上线“世运绿道骑行+碳中和打卡”互动项目,首发“低碳出行数字勋章”;在乡村景区打造“世运田园运动营地”,推出“农耕体验+趣味赛事+民俗演艺”组合活动,达成“一赛带动多点首发、一赛激活全域消费、一赛塑造城市品牌”。

(作者:李晶,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毛杰,成都市社科院同城化助理研究员)

--> 2025-07-30 1 1 成都日报 c152106.html 1 首发概念经济: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消费场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