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既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又是拉动内需、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场景是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最佳产品呈现,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突出游客需求导向和满意标准,提出打造都市、山水、乡村三大场景,向市民游客呈现一座“入可享都市繁华,出则拥山水诗意”的立体城市。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连日来,成都各区(市)县委全会相继召开,为区域发展擘画新蓝图。在这些会议的部署中,一个鲜明的主题引人注目——坚定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从繁华都市的烟火乐活到绿水青山间的惬意畅游,再到和美乡村的温馨乐享,成都正以多元场景为笔,书写着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精彩篇章。
营造都市烟火乐活场景 多元业态激活消费潜能
都市是文旅融合的核心舞台,充满烟火气的乐活场景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来源。
进入暑期以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客流激增70%,日均客流量达4万人次。近日召开的成华区委八届十次全会要求,要塑造“熊猫之都·活力成华”区域品牌,推动熊猫IP价值深度转化。
暑假期间,在玉林听民谣、吃美食、逛特色小店,“很成都”的体验让各地游客沉醉。据悉,武侯区将持续深化玉林片区场景营造,立足“5路8街19巷”格局,打造“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最具标识性的城市街区,充分应用“烟火玉林”名片,持续扩大对外影响力。
作为城市展示的前沿窗口,锦江区以春熙路为起点、东大街为纽带,拓展时尚潮购场景,建“一街五巷”国漫产业园,结合夜经济、小店经济构建消费生态圈。
当前,金牛区正在通过做强“凤凰山超级体验”赛演场景、擦亮“荷花池国际采买”游购场景、做靓“逛天府艺术公园”品展场景、提质“枣子巷中医文化”康养场景,加快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都市文旅活力区。
在青羊区,一座承载老成都慢生活韵味,融合文商旅体新探索与社区共生理念的新文旅商业体——福感肆,正加速实施,预计国庆前正式亮相。青羊区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坚持文化引领,推进多元融合,实现影视音乐、文博旅游、创意设计“三链”融合等。
此外,青白江区将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短剧实景拍摄基地;郫都区将科幻作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发展“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等业态;新都区的沸腾小镇作为“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消费业态的代表,集纳了暑期旅游高峰和世运会的热度……这些场景共同构成了层次丰富、各具特色的都市文旅生态。
拓展绿水青山乐游场景 生态资源催热特色旅居
如果说都市场景展现的是成都的繁华与活力,那么绿水青山间的乐游场景则彰显了这座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底色。
夏日炎炎,十八里香草沟里,孩子们踩着没过脚踝的溪流追逐嬉戏。不远处的蝴蝶滩,三五好友围坐在浅滩边,笑声随着潺潺流水漫向山谷——这是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夏日里寻常的热闹场景,也是景区以“高山活水”为笔,勾勒出的夏季消费新图景。7月30日召开的邛崃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邛崃将发掘川西林盘资源,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度假、温泉康养等特色旅居产品,打造天府乡村旅游风景廊道。
新津区将文旅品牌命名为“古蜀之源·诗画新津”。在7月31日召开的新津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上发布的“任务书”“计划表”上可以看到,新津将擦亮“古蜀宝墩”文化名片,加强宝墩遗址保护展示,促进宝墩文化创新发展、交流互鉴。
这些举措不仅激活了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更让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创新和美乡村乐享场景 业态创新带动价值提升
和美乡村是成都文旅版图中极具温度的一环,这里不仅有田园风光,更有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游客提供了乐享生活的别样选择。
走进崇州白头镇五星村,科创项目接连落地,文旅产业风生水起。五星村的火热实践,只是崇州市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崇州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上,崇州锚定新的目标,以“点—线—面”三维发力,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蒲江县,来自成佳茶乡的一片小小茶叶,正像一根神奇的“金线”,串起了茶田、工厂、古道、民宿、赛场甚至商务会客厅,编织出一幅农旅文体商深度交融的“大美小城”新图景。据悉,蒲江着力培育“旅游+农业”新业态,做好“果”文章、提升“茶”文化、壮大“水”经济,全力推动乡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农民变旅游从业者。
此外,彭州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拓展“彭派生活”共享半径,突出“天府药市”“龙门越野”“天彭牡丹”“蔬式生活”四大跨界融合垂类IP,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体验。这些探索既保留了乡村的本真韵味,又注入了现代文旅的活力,让游客在乐享田园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发展的新活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柯雨 蔡宇 粟新林 袁弘 晨迪 陈泳 王丹 李娟 杜文婷 黄欢 周鸿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