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8月01日

大江奔流 生生不息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的科考队员在通天河直门达河段采集河床泥沙。

长江源园区的藏野驴。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通天河。

三江源草甸上的牦牛。

通天河与巴塘河交汇处,两只水鸟。

坐在晒经台上,心生一股浩然之气。 谈雅丽 供图

长江凝聚了历史、经历了沧桑,演变为一种时代烙印、历史记忆、文化符号、精神象征。

一条大河就是一首颂歌、一篇史诗。在天地之间,长江流成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近十年间,我沿着长江岸边行走,从长江源头沱沱河到入海口崇明岛,感受复杂多变的河流地理,更重要的是了解长江丰富深厚的人类文明的生长奇迹。

长江,从雪山到海洋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常用“江”来特指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登高》展现长江的开阔与无限。苏轼则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出长江的沧桑变迁。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行走在长江畔,从长江源头沱沱河到入海口崇明岛,一点一滴地感受长江复杂多变的河流地理,以及长江丰富深厚的人类文明生长奇迹。但是,我不知如何下笔,怎样才能书写这浩瀚而伟大的河流。

那一次,我来到玉树探访长江源头,在通天河的巨大岩石上静坐,脚下是滚滚的浊黄江水。我忽然想起阿来在《去有风的旷野》中关于达尔文的一段记载。当年达尔文在“小猎犬”号上展开旅程,面对复杂纷繁陌生的大自然,他感到迷失。众多的花卉“足以让任何一个园丁为之疯狂”,他却不知如何入手,于是他重读洪堡。洪堡像太阳一样照亮达尔文,提供了一种面对自然的典范:就是让自己置身其中,又跳出其外——从久远的地质年代穿越时空。达尔文以洪堡为榜样,将科学与诗意的描绘结合在一起进行自己的写作和研究。

于是,我渴望进入长江久远的地质年代,从古老的长江文明遗址开始我的书写。身处江河之源或是河流交汇处,我能感到自然伟力的蓬勃生长,感到地老天荒。

大江大河历来是古文明的动脉,人类灿烂的文明遗产几乎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比如尼罗河,比如我们的长江、黄河。史前时期的长江创造了众多的中国之最,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明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长江流域,从广度和深度上孕育了中华文明。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稻作实物和人工栽培稻,最古老的蚕丝、葛藤纤维物、漆器等,它们都证明长江文化是一种创造性、开拓性的文化。

我行走在长江江畔,感受长江两岸的中华儿女用勤劳、勇敢、智慧的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巴蜀文明、荆楚文明及吴越文明。从小到大一直影响我、滋养我的,正是从楚文化中生发出来的力量。行走在长江江畔,我看到了一些浮光掠影的片段,但它们却在我心中播下长江古文明的一粒种子,它们生长、发育、蓬勃,如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生生不息,澎湃汹涌。

我仔细地考察长江的地理流向,看它横贯神州6300公里的流程和宏大气象,细数它蕴藏了全国1/3的水资源。长江干流长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江地处亚热带北沿,沿神奇的北纬30°延伸,形成了巨大的动植物基因库,孕育了发达的农业,流域内鱼儿欢腾粮满仓的胜景处处可见,有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大城,更多的现代人类文明聚集地如颗颗明珠撒于长江之滨;它串联起了神奇九寨、长江三峡、神农架等旅游胜地,将享誉世界的瑰丽美景纳入其中;它令李白、范仲淹、苏轼等无数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写下诸多赞美的词赋,留下千古诗情。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唱出中华儿女赞美长江、依恋长江的深厚情感。我乘坐一艘古文明的小船,在长江流域漂泊。在汩罗江畔,我遇见汩罗渊的遗踪,感知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高尚灵魂;我漂流到成都都江堰,这座伟大的水利工程刷新了我对河流的认知……

在长江流域,雪峰、高原、峻岭、悬崖、瀑布、激流、森林、草原、湿地、平原、沃野,各种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构成色彩斑斓、赏心悦目、俊秀雄奇、千姿百态、惊心动魄、磅礴浩荡的景观,不仅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是深厚的精神源泉。诗人在江上抒发激情、画家描绘美景、哲学家在沉思中顿悟、艺术家在探索中灵感突现、政治家军事家运筹帷幄……长江唤醒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升华为对国家、对民族、对自然、对人类的情感与信念。

长江凝聚了历史、经历了沧桑,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精神象征、时代烙印、历史记忆。一条大河就是一首颂歌、一篇史诗。

长江在天地之间流成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从源头那一滴滴水,汇聚成波涛汹涌的大河。长江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天河,一位母亲的乳名

长江一直在亘古以来的河道里流淌,但每流经一段河段,它都会被人类重新命名一次。从最上游的正源沱沱河,穿越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到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一路流过,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荆江、楚江、扬子江,6000多公里的长江不断被赋予新的名字。

我从青海玉树开启了对长江源头的河流考察,第一站是通天河与巴塘河口。通天河是长江流经青海时的名字,它像一位河流母亲的乳名。

阳光、巨鹰、巴塘河

自古以来人们深感于江河的滋养,很多探险家、学者都有着寻江溯源的愿望。我国早期重要的地理学著作《尚书·禹贡》中有“积石导河”“岷山导江”之说,认为甘肃小积石山和四川岷山分别是黄河和长江的源头。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徐霞客一路西行,在云南、贵州等地进行了长达4年的万里征程,寻找长江源头。他在《溯江纪源》中写下“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认为金沙江应是长江的上游。清代学者齐召南著《水道提纲》,“域中万川,纲目毕现”,提及长江上源的木鲁乌苏(即通天河)为长江源头,木鲁乌苏上源是沱沱河。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经过多次地理考察,正式确认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都在青海玉树三江源。

从西宁转机到青海玉树。透过飞机舷窗,我看见厚重的白云堆砌在高原,群山苍茫,巍峨雄壮,白云时而浮在山腰,时而擦着山巅,在河谷投下巨大的云影。一条条浊黄的缎带,围绕山川蜿蜒流动,那是沱沱河?是通天河?是巴塘河?或是长江的若干支流在织构玉树的河流水网?

我的藏族朋友索多来接机,这位康巴汉子卷头发,黝黑的脸,高个偏瘦,能歌善舞,他带着我们往玉树州行驶。在高原,站在阳光下十分炎热,到了荫处就感到寒冷。沿巴塘河到达结古大道,巴塘河水浊黄,远处的天空飞翔着翅膀巨大的鹰。三江源高海拔高寒地带生活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比如虫草。索多说,他和姐姐3岁起就去山里挖虫草,每年5月至6月,从几岁的孩子到60多岁的老人都去挖虫草。除了牦牛和羊群,虫草也是玉树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午后的阳光照耀下,周围的一切温暖明亮。玉树坐落在盆地之中,中间是巴塘公路,两边是对峙的丘峦。大河亘古不变地流淌,给玉树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也使这座2010年饱受地震伤害的高原城市复苏。眼前是一座重新建起的新城,拔地而起的楼房,宏伟的博物馆,繁华的商铺酒店,宽阔的格萨尔广场,还有奔腾的巴塘河穿越这座英雄之城。

在格萨尔广场前,巴塘河的一级支流札曲和各曲在此交汇。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旷世英雄,也是一个神话人物,传说他一生戎马,南征北战,扬善抑恶,统一大小150个部落。他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农牧业发展。格萨尔王的故事以歌谣形式口口相传,形成了今天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王》。

蓝天、青山、晒经台

沿着巴塘河往三江源公园行驶,一路是浅草生长的高原山丘,淡黄与青绿交织,阳光热辣地照着河水。

我所经之地是巴塘河湿地公园。2015年建立的这座湿地公园以玉树为中心,以巴塘河、札曲及其支流为主线,西起菌日亚己,东至巴塘河与通天河交汇处,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天河紧邻相依。在我们眼前,广阔的高山草地铺展开来,札曲蜿蜒,连绵的群山下散落着一群群黑牦牛。

札曲,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河”。翻过几座山,转过几条公路,不知道什么时候清澈的巴塘河往草原深处流去,消失在我的视野之外。

一路行驶到了通天河。这条宽阔的大河横在我面前,流速很快,颜色浊黄,两岸是陡峭苍莽的青山。长江源自各拉丹东的姜古迪如冰川,汇成沱沱河后,一路向东,在玉树曲麻莱接纳楚玛尔河,形成了通天河。

通天河是玉树人民的母亲河。藏语中,通天河叫“珠曲”,意为神牛奶之水。我来到一处树林,看见一座红顶白柱的四脚亭,亭子边有一座石堆、一块石碑。巨大的磐石,石面漆黑,上面隐约有黑色字迹,巨石旁边有数棵古柏。相传这里就是《西游记》里记载的晒经台。唐僧师徒从西土取经回来,经卷被一只老鼋抖落在了汹涌的通天河里,他们手忙脚乱地收拾打湿的经卷,取出经卷在石头上晾晒,晒干后收起时,却不慎把《佛本行经》的经尾给沾破了,所以在浩如烟海的经卷中,唯有《佛本行经》残缺不全,而大磐石上却字迹犹存。

傍晚,黑磐石上坐着3个男人,他们面色黝黑,面江而坐。我登上石头,和他们简单交谈。原来他们都是西宁人,是来玉树准备修加油站的测量工人。在高原测量十分艰苦,他们喝完手中的矿泉水就准备离开。我在空荡荡的石头上坐了一会儿,江面开阔,江岸陡峭,滔滔不绝的通天河兀自向远方流去。天气晴朗,四周渐渐升起一层薄雾,让我疑心自己坐在仙石上。古柏越发深青,铁锈色的河水滚滚东流。当我远望云崖,蓝天、青山和铁锈的江水构成一幅色彩分明的江河图,让我在心底里无端生出了一股浩然之气。

冰川、草甸、三江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结古镇的通天河畔。连绵的雪山冰川,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生态最敏感、世界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独特的气候环境和稀少的人类活动使其成为雪豹、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2000年7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近10万名高原居民告别世代延续的牧猎生活,腾让土地,还高原野生动物一个安静的家园。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划分为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

过了通天河大桥就到了三江源公园,一座巨大的花岗岩石碑耸立在房山丘之上,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碑顶是两只托举天空的大手。纪念碑高6.621米,象征着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海拔是6621米;基座面积363平方米,象征着三江源地区的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基座高4.2米,象征着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是4200米……

阳光温煦,四周是青绿相连的草坡,棕红如铁锈的通天河经过我的身边。脚下三块石头,分别刻着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公园门口有一棵树,树上结着细密的红果。我摘下一串,背倚着长江源石碑,一粒粒吃着酸甜的、由通天河水灌溉的果实。

这是我关于长江旅程的开启。从长江源头沱沱河到通天河,再到金沙江,无数美妙的河流风光,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青草茂盛的高原草甸,连绵起伏的青藏高原,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关于长江的宏阔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

谈雅丽/文 新华社图

--> 2025-08-01 谈雅丽 1 1 成都日报 c152207.html 1 大江奔流 生生不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