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商务部等11部门印发通知,推广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经验及开展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申报工作。8月2日记者获悉,商务部网站近日公示了试点评审结果,拟确定30个地区作为试点,成都入选。
按照要求,第二批试点从现有全国试点中择优产生,各省、自治区推荐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2个区或师(市)。申报城市要在原有全国试点方案基础上,形成先行区试点方案,突出任务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保障,建设要求参照此前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市、县主城区社区全覆盖
值得关注的是,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地区要利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便民生活圈对市、县主城区社区全覆盖。
从家门口的早餐铺、便利店,到小修小补的便民小店、菜市场,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因地制宜,一圈一策,成都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不断拓展社区消费新场景。武侯区簇桥街道“隔壁子”未来社区生活中心食堂,平均每天有300多人就餐,近七成是在附近居住、工作的年轻人。
除了“缺什么、补什么”,成都还更注重便民生活圈的品质提升。
由兴城人居携手锦江区成龙路街道联合打造的R29社区生活空间,集纳便民生活服务中心、综合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共享健身房、24小时共享自习室、共享会议室、儿童游乐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艺术路演区、茶咖服务区九大服务场景,打造时尚美好兼具烟火气息的社区生活空间。
建设多功能社区美空间
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承担着深化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意味着要在政策、制度、管理、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
去年底,《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其中,针对社区级商业,明确了将重点引导其业态品质提升、业态生活化、空间魅力营造、消费环境提升。
同时,《规划》中还在消费业态指引中提出,配置全时全龄全新多元业态。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加快配置品牌连锁店、早餐简餐、缝补铺等14项基础便民业态;重点关注社区养老、学前教育、特色文体、社交休闲、夜间生活、创意共享等11类服务型业态品质。
空间营造指引上,明确提出打造社区美空间。塑造社区消费“金角银边”,建设集艺术表达、文化展示、消费体验、情感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美空间。除此之外,还要兼顾人文关怀,满足老年、儿童、残障、孕妇等人群空间偏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孟浩
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