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都市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释放出信号——成都优化营商环境70条举措即将出台。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向彬详细介绍了成都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22个领域70条措施助企业轻装上阵
“我们针对企业反映的共性诉求,从企业办事的便捷性、经营的持续性、发展的公平性、成本的可控性和开放的便利性出发,建立共性问题政策转化机制,经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政策举措,涵盖22个改革领域共70条具体措施。”向彬表示,“本次政策精准回应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将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专心经营。”
在企业办事方面,成都将推动市级管理权限依法依规有序下放,向园区差异化精准授权。通过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涉企数据“免填报”等举措,优化审批服务。
在企业经营方面,成都将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一码检查”,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小过重罚”,同时打击散布虚假信息、敲诈勒索企业等行为。建立小额商事纠纷快速处理通道,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针对企业发展问题,成都将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加强搭平台给机会,预计今年将开展“企需我应”对接活动500场以上,服务企业1万家以上。扩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信息发布范围,推进专用信用报告深度应用。
成都还将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将更多小微企业纳入融资推荐清单,部分产业园区还将开展“园区秒贷”。今年,成都将盘活低效工业用地6500亩,更多企业将通过“科创券”获得在中试熟化、资源共享方面的支持。
此外,成都将进一步助力企业开放发展。优化空港口岸进出境货物“7×24小时”通关服务,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试点。实施“蓉品出海”市场拓展行动,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服务水平。探索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对信用风险低的外商投资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
企业诉求办理满意率达90%以上
“以服务企业为核心,组建运行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持续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品牌。”向彬表示,“有需必应,体现了政府主动作为和精准服务;无事不扰,体现了边界意识和对市场规律的尊重。”
企业需求从何而来?成都不断畅通全渠道响应机制,依托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构建“线上随时见、线下定期见”的政企交流新常态。线上线下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3.8万条,坚持“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问题提级办”,优化“收集—办理—反馈—问效”全流程管理,企业诉求办理满意率达90%以上。
聚焦回应降成本、办事快、更公平、易转化、少打扰等需求,成都持续优化要素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法治环境。打造“蓉易贷”平台,上半年放款2.4万笔,放款金额300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降低。打造“企需我应”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400余场助企惠企活动。
向彬介绍,破解服务监管堵点难点,成都推动“有需必应、无事不扰”重点事项改革攻坚。上半年,全市兑现惠企资金52.43亿元,其中“免申即享”事项资金29.67亿元;聚焦企业融资需求,发布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进一步完善优质企业发现培育机制,按照企业后备库、培育库、跟踪库实施梯度培育计划,打造更多“明日之星”企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刘泰山 谢夏冬 吴怡霏 杜文婷 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