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8月06日

以融合思维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五个着眼点

□贾伟

8月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开幕,世界目光将再次聚焦成都,必将为城市能级位势跃升、经济转型发展、国际开放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未来一个时期,成都应注重延续世运热度、放大世运效应,加大城市宣传推介、产业培育、消费促进、品质提升力度,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着眼“位势有提升” 以赛为媒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承办国际重大赛事有助于以赛事功能链接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抢占世界城市网络关键节点】

当前,全球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先进城市纷纷依托独特的功能优势,争相成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的控制枢纽。以赛为媒,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城市国际化形象,赢得城市竞争主导权、主动权。

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重大赛事对外展示形象、对内聚合资源的重要作用,促进办赛事与塑形象、提能级协同并进。以赛为媒加强形象传播,借助国际赛事吸引全球注意力的大聚焦、激活现象级的大传播,向全球充分展示成都蜀风雅韵、大气秀丽的公园城市形象,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开放城市形象,充满自信、活力迸发的新兴城市形象,用鲜活生动的赛事传递城市现实竞争力和未来成长性,努力把赛事国际影响力转化为城市全球竞争力。以赛为媒加强文化交流,深度萃取大熊猫、金沙遗址、都江堰等文化精华,巧妙有机植入重要仪式活动各环节,借势加强特色主题宣传推介、热点内容策划营销,推动三国文化、诗歌文化、水利文化、交子文化等特色城市文化走向世界,全面讲好中国故事、四川故事、成都故事,充分展示世界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以赛为媒推动市场开发,积极申办、引进一批世界顶级职业体育赛事,健全国际高级别、高能级单项、自主品牌、全民健身赛事体系,统筹各类赞助商、运营商资源开展招商引资和城市营销,推动更多国际体育组织、世界知名体育集团公司和国际体育学校的区域总部、研发基地、教育培训中心和训练基地落户成都,助力城市位势能级加快提升。

着眼“环境有变化”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以举办重大赛事为契机,加快城市改造建设,营造形成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品质成都】

举办国际赛事活动,是推动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提升的重大契机。杭州市在亚运会筹办过程中,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品质提升“两大行动”,充分展现了“诗画江南”美好形象。要以举办重大赛事为契机,加快城市改造建设,营造形成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品质成都。

面向未来,要坚持把“谋赛”与“谋城”相结合,统筹做好赛事筹备和城市营造,促进城市设施完善、交通优化、生态改善、面貌焕新、品质提升。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发挥片区综合开发引领作用,统筹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抓好交通枢纽、城市干道、重点景区等改造升级,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整治,为市民带来可感可及的变化成果。持续优化城市风貌景观,大力实施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加强路面清扫、院落清洁、垃圾清运等工作,集中整治道路病害、车辆乱停、摊位乱摆等问题,深入推进街巷增灯补亮、治理乱搭乱建、整治建筑立面,积极开展城乡绿化提升、城乡景观塑造、夜间景观营造,推动城乡面貌显著提升。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以“锦城绿环”和“锦江绿轴”为主体的城市绿道体系,提升龙门山生态屏障、龙泉山城市绿心功能,统筹建设各类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均衡布局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着力呈现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公园城市形态。

着眼“经济有增长” 赛事经济撬动产业发展

【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体育既是幸福事业,也是朝阳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需求空间大、产业附加值高、就业带动力强等特点,在与其他领域融合中衍生出大量新业态新场景,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十四五”期间,成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总规模达到1306.8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

面向未来,要以承办重大赛事为契机,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与世界赛事名城定位相匹配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力加劲做精体育服务业,用活天府绿道、龙门山、龙泉山、西岭雪山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户外休闲运动业,推动县市新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加快培育以健身休闲、体育传媒为重点的现代化体育服务业,积极发展运动指导、实训教练、健身顾问等多元化体育服务,不断拓展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金融等综合服务。加力加劲做强体育制造业,鼓励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生产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健身健康器材等新型体育装备。将符合条件的体育制造项目或企业纳入优势产业政策支持范围,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规划建设体育产业园区,推动体育制造业集群发展。加力加劲做优体育新业态,提质发展具有成都特色的体育文化创意设计,积极发展影视媒体、动漫、竞技游戏等体育数字衍生品。推广南方特色冰雪运动项目,培育发展赛艇、桨板、飞盘、攀岩等新兴潮流运动。探索发展科技体育新赛道,办好无人机、机器人等高规格赛事,助力新兴领域经济发展。

着眼“流量有转化” 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建设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持续丰富体育消费场景】

赛事经济作为一种流量经济,以赛事流量撬动消费增量,为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近期,江苏“苏超”火爆出圈,直接带动文旅消费爆发式增长。据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超过2000万元。

面向未来,要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围绕建设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持续丰富体育消费场景,不断延伸体育消费链条,助推城市消费活起来、热起来、旺起来。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以拓展赛事产品、提升观众体验、放大赛事效应为方向,提高赛事运营、产品策划、市场推广、商业开发、观众服务、媒介传播等专业化服务水平,构建办赛形式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赛事组织专业化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格局。办好体育消费活动,举办体育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体育消费券,依托成都马拉松、中超主场等赛事活动,大力开展“跟着赛事游成都”系列活动,支持社会力量依托闲置资源创构体育消费场所,探索打造体育+培训+活动+文艺等多元消费场景,全方位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强化文体旅融合发展,依托凤凰山体育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等特色载体,强化商业消费与艺术欣赏、体育运动等功能深度融合,积极融入体育元素将文化资源优势转为文创优势,带动传统商圈提档升级和夜间经济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餐饮、住宿、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体育跨界融合消费新热点。

着眼“市民有认同” 全面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推动赛事承办与民生改善同向发力,创造城市高品质美好生活】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市民参与是力量基石,群众感受是评价标尺。通过赛事筹办,一方面能够激发全体市民和社会各界的主人翁意识,在全面参与中汇聚起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场馆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文明素养提升,为广大市民带来良好感知体验,实现城市更有凝聚力、市民更有幸福感。

面向未来,要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赛事承办与民生改善同向发力,给全体市民创造更多高品质美好生活。要培育运动健康新风尚,深入实施健身设施、体育赛事、场馆开放等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形成以全民健身展演、单项比赛、健身指导、趣味运动为主要参与形式的活动矩阵,统筹构建“15分钟健身圈”,引导市民走进体育场馆、走向绿道赛场,在体育参与中收获健康、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构筑多元聚力新格局,通过赛事知识普及、吉祥物和宣传用语征集等方式提升市民参与度,扶持培育一批综合能力强、社会公信力高的体育社会组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吸纳更多有资质、有经验、有能力的国内外社会组织,不断夯实城市现代治理的根基。实现文明素养新提升,深入实施新时代城市文明建设“九大行动”,推动《成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入脑见行,不断拓展“友善成都·美在志愿”等活动,创新开展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积极引导广大市民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市民,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

(作者单位: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

--> 2025-08-06 1 1 成都日报 c152454.html 1 以融合思维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五个着眼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