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枫
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重点任务,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正是其中之一。在追求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精神文明的同步提升,成为众多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对于成都而言,不仅是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
守护历史记忆,传承城市文脉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就是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留住乡愁。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底蕴深厚,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成都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在政策法规制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条例,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在资金投入上,政府不断加大力度,用于文物修缮、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保护项目,通过PPP模式等创新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技术等,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保护,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手段。
更好地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文化、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在城市规划、项目建设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创新活化利用模式。结合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体验街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民俗节庆、历史文化展览等,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强市民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增强软实力,提升获得感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培育城市文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其成效也体现在人民精神生活的丰盈上,检验于群众文化获得感的提升中。
近年来,成都积极推动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遍布城乡各地,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文化活动场所。在文化活动开展方面,成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都国际非遗节”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文化盛会。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以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影视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王者荣耀、哪吒系列等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一是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和运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根据群众需求调整和优化文化活动内容及形式,提高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是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吸引更多优质文化企业落户成都,培育壮大本土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三是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挖掘和培育具有成都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文化节会、参加国内外文化产业展会等方式,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升成都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将优质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群众中,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提升市民素质,形成文明风尚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纳入城市工作部署之中。文明素质是人的内在修养,如何培育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素质培养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也要从一些小事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进一步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引导,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同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文明氛围。
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素质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和发布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短视频、公益广告等,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正能量,引导市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三是深入开展文明城市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完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市民创造整洁、有序、优美的城市环境。广泛动员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志愿者服务、社区共建等形式,让市民在参与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文明行为,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通过守护历史记忆、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市民素质等多方面的努力,让成都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成为人民向往的美好家园,为推动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成都力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的实现方式与保障机制研究”(18CDJ015)的中期成果。
(作者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